宗正
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始于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多由皇族中人充任。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名宗伯,新莽时又把它并入秩宗,东汉时复称宗正。宗正的具体职务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分别他们的嫡庶身份或与皇帝在血缘上的亲疏关系,每年排出同姓诸侯王世谱,按汉代八议制的规定,宗室亲贵有罪要先请,即先向宗正申述,宗正再上报皇帝,而后便可得到从轻处置。同姓王犯法,宗正也可参预审理,如西汉时衡山王、江都王等有罪,皇帝曾派宗正协同其他官吏承办这些案件。宗正秩为二千石,有丞。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都司空为狱官,还负责关押服苦役的犯人,宗族或外戚有罪者常被拘系于此。东汉省去都司空官。
宗正
官名。掌管王室亲族的事务。《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宗正,秦官,掌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