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宋教仁 |
释义 | 宋教仁(1882—1913)湖南桃源人,字遯初,一作钝初,号渔父。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武昌读书时即议论时政,渐萌革命思想。次年,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任副会长,又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是年谋长沙起义失败,遂东渡日本,研习政法。三十一年入同盟会,任《民报》撰述员,宣传民主。宣统三年(1911)回上海,任《民立报》主笔,又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筹谋在长江流域发动革命。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长。1912年主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企图通过选举争取议会多数,实现“政党政治”,借以遏制袁世凯篡夺民国之野心。1913年初在长沙、武汉、上海、南京等地发表竞选演说,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订民主宪法,反对袁世凯专权。3月,于启程入京时,在上海火车站被袁世凯派人暗杀。著作有《我之历史》、《宋教仁先生文集》、《渔父先生雄辩集》、《宋渔父初集》等。今有《宋教仁集》。宋教仁 1882—1913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遯(‘遁’的异体字)初,又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园人。1901年考取秀才,但无意走科举出仕之路。1903年考入张之洞在武昌创办的武昌文普通中学。时正值沙俄拒不遵约撤兵东北,国内群情激愤舆论哗然,留日学生组织义勇义队,派代表回国要求袁世凯出兵抗战。6月上海“苏报案”发。邹容所编《革命军》亦广为传诵。在这种革命大潮冲击下,他在学生中力倡排满。1904年2月与黄兴在长沙创立华兴会,任副会长。并筹划于同年11月16日在慈禧七十寿辰时举行起义,事泄,逃亡日本,先后就读于东京政法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后与程家柽等创办《二十世纪支那》杂志社,任总庶务,全力宣传排满反清。1905年8月,参与联络各革命团体组建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07年赴东北联络“马侠”李逢春,建立同盟会辽东支部,准备武装起义,事泄,再次逃亡日本。1911年1月回国,任上海《民立报》主笔。后任上海同盟会中部总会总务干事。武昌起义后与居正等拟定《鄂州临时约法》。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长,5月任唐绍仪内阁农林总长。他热衰于议会政治,6月辞职后专事主持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事宜,拢络大批政客入党,任代理理事长。1913年初,国民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他计划通过民主选举拥黎逐袁,并准备以多数党首脑组阁出任总理,并遍游鄂、湘、赣、皖及江苏等省,沿途发表演说,抨击时政,深为袁所忌恨。3月20日晚,被袁派人刺伤于上海车站,22日逝世,著有《宋渔父日记》、《宋教仁集》、《间岛问题》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