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东方朔
释义 东方朔(前154—前93)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一说即今山东陵县东北)人,字曼倩。武帝初上书自荐,待诏金马门。后为常侍郎、太中大夫。性滑稽,有急智,武帝以俳优待之。曾以辞赋谏武帝戒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计。其言多为商鞅、韩非之语,然终不为所用。辞赋以《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较有名。《汉书·艺文志》杂家有《东方朔》二十篇,今佚。后世有关其事迹流传颇广,但多非其实。
东方朔(前154—前93)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他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玩世不恭,宫中呼之为“狂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被视如俳优,“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本传)。曾上书反对武帝修造上林苑,认为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同上)。言政之得失,陈农战强国之策,皆未被重视,故作散文赋《答客难》,以主客问答形式,抒写才智之士怀才不遇的苦闷,揭露统治者的轻视人才。语言疏朗,议论酣畅,刘勰称其“托古慰志,疏而有辩”(《文心雕龙·杂文》)。《非有先生论》亦用主客问答形式,以历史故事,从正反两方面劝谕帝王虚心纳谏,励精图治。另有《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亦旧题为其所作。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东方先生集》。生平事迹见褚少孙所补《史记·滑稽列传》、《汉书》卷六五。

东方朔  前154—前93

西汉文学家。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字曼倩。武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东方朔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其文辞不逊,自我称誉,武帝认为他很奇伟,让他待诏公车。后又以为常侍郎,常随武帝左右。东方朔诙谐滑稽,但也时常观察武帝的脸色而直言切谏。建元三年(前138)武帝要起上林苑,东方朔上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东方朔因此而被升迁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但武帝还是修了上林苑。后来东方朔又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为想求得武帝的起用,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上书中多引商鞅、韩非之语,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但终于没被擢用,而只是在武帝身旁以被诙啁而已。于是,东方朔又写了《答客难》,认为生在武帝时代,贤与不肖没有什么区别,“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以发泄心中的不满。此外他还写有《非有先生论》。东方朔是西汉比较重要的辞赋家,他的《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是较有名的散文赋,对后人有一定的影响。《汉书·艺文志》杂家有《东方朔》二十篇,今散佚。《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是托名于他的作品。东方朔又是一个玩世不恭,以滑稽著称的人物,《汉书·东方朔传》说:“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於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滑稽之雄”。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