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学蔀通辨》明陈建著。明正德嘉靖年间,王守仁心学风靡全国,陈建深忧程朱理学之渐衰微,于嘉靖十二年至次年在福建侯官任县教谕时,与督学潘潢讨论“朱陆异同”,后把讨论记录整理编为《朱陆编年》。辞官归里后于嘉靖二十七年,对之加以修改补充而成本书。共四编十二卷。在厘清朱熹思想观点提出先后次序的基础上,划清朱陆之不同界限,其旨在于捍卫朱熹学说。指斥陆王之学为“阳儒阴释之蔀炽”(《总序》)。认为“学术之患,莫大于蔀障。近世所以儒佛混淆而朱陆莫辨者,以异说重为之蔀障,而其底里是非之实不白也。”(《白序》)全书以前、后、续、终分编,前编明朱陆早同晚异之实,后编明象山阳儒阴释之实,续编明佛学近似惑人之实,终编言圣贤正学不可妄议之实。收入《四库全书》。 学蔀通辨书名。明陈建撰。十二卷。该书写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至二十七年,分前、后、续、终四编,以“儒、佛混淆,朱、陆莫辨”为学术之最大蔽障,反对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说,力攻陆王心学,认为朱学不可妄议。虽有门户之见,但对陆王心学与禅宗的关系,搜罗资料较详。清乾隆时,有李绂著《学蔀通辨辨》反驳陈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