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孙膑兵法 |
释义 | 《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战国齐孙膑撰。《汉书·艺文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唐代颜师古注曰:“孙膑。”然汉代之后,其书失传,唐魏徵等撰《隋书》,《齐孙子》即不见著录,只有数家注解《孙子兵法》或《孙武兵经》。时至近代,有人则怀疑《孙膑兵法》的存在。直至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同时出现,时隔两千余年《孙膑兵法》重新面世。该墓出土《孙膑兵法》竹简四百四十余枚,字数达一万一千字以上。(见《文物》1974年第二期)后经考古工作者精心整理,编定《孙膑兵法》上下二编。上编十五篇:《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强兵》。下编十五篇:《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上编各篇均记有“孙子曰:“或“威王曰”,可以肯定为孙膑之书;下编十五篇无此类字样,故整理者略有存疑。1985年该书重新出版时,整理者于《孙膑兵法》名下只收原上编十五篇,另增《五教法》一篇,共十六篇。原下编十五篇,则全部移入《银雀山汉墓竹简(贰)——佚书丛残》。但并不排除这些篇目仍可能是《孙膑兵法》。(参见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孙膑兵法》及1985年版《银雀山汉墓竹简(壹)》)竹简《孙膑兵法》虽缺损严重,但仍可以显示出其宏大的气势及丰富深刻的内容。提出“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以及“必攻不守”、“战胜而强立”、“知兵未必知道”、“知道者胜”等观点。今有文物出版社的残简整理本等。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兵书。战国时齐孙膑著。《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有八十九篇,图四卷。后失传,《隋书·经籍志》即无著录。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初期墓葬中,重新发现孙膑论兵竹书残简。经整理小组整理后,197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一万一千余字,分为上、下两编,各十五篇,凡三十篇。各篇篇目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强兵;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该书总结了战国中期及以前的丰富的战争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反映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书中记述了孙膑“围魏救赵”擒庞涓的著名战例,着重论述了“战胜而强立”、“富国”而“强兵”的战争观;“以众击寡”、“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思想;“制必先定”、“赏罚分明”、“篡贤取良”的治军思想等,还论述了进攻及阵法的运用等问题。该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备受兵家推崇。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