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孙权
释义
孙权即“吴大帝”。

孙权  182—252

即吴大帝。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次子,孙策之弟。建安初,孙策既定诸郡,占据江东,他才十五岁,为阳羡长,后从孙策征庐江太守刘勋、获胜,又进讨黄祖于沙羡。

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相峙于官渡时,孙策就想袭击许都,不料却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所刺,伤重身死。孙权继承父兄遗业。

这时的孙权虽拥有六郡(会稽、丹阳、吴郡、豫章、庐陵、庐江)之地,但地处深险,多为山越所占,未尽服从他的统治。部下一些人见他年轻,对他是否能成就大业,持怀疑态度,他们各怀彼此,去就未定,有的绯徊观望,有的想另投新主。

孙权主要靠周瑜、张昭竭力辅助,才把政局稳定了下来。这时的孙权不仅注意团结旧部,还注意多方“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当年追随孙坚、孙策的程普、朱治、董袭等人,为了维护孙氏政权,尽了自己的力量。一些江东和北方来的士大夫,只要愿意合作,一律欢迎,加以重用。鲁肃就是由周瑜推荐,辅佐孙权的。

孙权继位后面临的问题,一是镇压山越,二是进攻黄祖。

山越人居于丛山之中,从事农业,“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建安八年(203),各地山越纷纷起而反抗,孙权派吕范、程普、太史慈、吕蒙、贺齐等镇压山越。这样不仅稳定了内部,而且从山越调取了人力、财力,以加强吴国的国力。如陆逊镇压了丹阳等处的山越和“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赢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

同一年,孙权按照鲁肃的建议开始攻伐江夏太守黄祖。孙权西攻黄祖,意在收取荆州,以争取长江上游取胜之地,更好地以长江为屏障,稳据江南。但公元203年和207年两次攻黄祖都没有成功。还是在208年春,大将甘宁坚主攻打黄祖,孙权亲率水陆大军西征黄祖,经过激战,突破黄祖军防线,黄祖亦被孙权兵杀死,数万男女被俘。

孙权依据甘宁的建议,先攻黄祖,再取荆州,但还没有来得及继续进军,曹操就率军南下了。

接着,孙权听从周瑜和蜀相诸葛亮对曹军情况的分析,结成对抗曹魏的蜀吴联盟。

接着,孙权以周瑜为左督、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精兵三万溯江而上,和刘备的军队会和,共同抗曹,并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孙权自此稳定了在江东的统治,得以向岭南开发。

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联曹反蜀,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全据长江之险。刘备为了报复,率领大军攻吴。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与蜀军激战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南)大胜蜀军。夷陵之战后,孙权与曹魏翻脸,确定了联蜀抗魏的方针。曹丕曾亲率大军至广陵,临江观兵,由于孙吴沿江严加戒备,只好引军归还。黄武七年(228),孙吴鄱阳太守周鲂伪装降魏,诱魏将曹休举众入皖。孙权亲自至皖口(今安徽怀宁西),派陆逊督诸将大破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

吴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以建业为都城,改元黄龙。三国当中,孙吴称帝最晚,但从割据江东算起,却是历时最长的。

孙权是个颇有才华而又好学的封建统治者,曹操曾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在位期间他曾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与夷洲(今台湾)取得联系;又设置农校尉等农官,实行屯田,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但称帝后的孙权,刚愎自用,逐渐对文臣武将存有戒心,不加信任。武将在外,要交出妻子做人质,如有逃跑,则杀戮人质,甚至灭三族。他还养一批叫做校事、察战的人,监视文武官员。大臣们“危怖”,有“不自安之心”。陈寿曾评论孙权:“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愈到晚年愈凶”。

孙权称帝后,繁重的赋役并未减轻,顾雍、陆逊等虽建议减轻,孙权固执已见,不肯减轻百姓的负担。直到他病得要死时,才下了一道“省徭役,减征赋,除民所患苦”的命令。

死时七十一岁,谥曰大皇帝,葬于蒋陵

相关词:
  • 曹操征孙权
  • 孙权破黄祖
  • 孙权夺皖城
  • 孙权称帝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