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孙思邈 |
释义 | ![]() ![]() 孙思邈(581—682)唐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幼遭风冷,屡造医门”,因病学医,对医学有较深研究,并博涉经史百家之学,兼好释典,为当时有名的博学之士。早年曾中进士。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屡次征召,固辞不就,坚持在家乡一带行医,被尊为“药王”。重视治病救人,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千金方·序》)。积长期行医之经验和渊博之学识,“博采群经,删裁繁重”,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并收集方药、针灸等内容,撰《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统称《千金方》)。《千金方》记载药物八百多种,药方五千三百多方;《千金要方》卷二至卷五,《千金翼方》五卷论述妇儿疾病,在祖国医学史上首开重视妇儿科之先河;倡立脏病、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强调医家的“精诚”。精指精通医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诚指高尚的医德,对病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所论下颌骨脱臼治疗原则与现代无异。倡导葱叶导尿,是导尿术的发明人之一。提出用动物甲状腺、海藻等含碘的药物防治甲状腺肿大,用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防治夜盲病,用含维生素B的谷皮汤熬粥防治脚气病。强调生命在于运动,提出一整套老年保健体操、居处、环境、食疗、药疗等保健方法。思想上受道佛影响很深,曾用因果报应来论证不能经略病人财物,认为“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千金方》),表现了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著作还有《福禄论》(3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等。还注《庄子》、《老子》。 孙思邈 ?—862唐初著名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7岁就学,勤奋攻读,及成年,通晓老、庄及百家之说,并好钻研佛学经典,被称为“圣童”。北周宣帝时,见朝政昏乱,隐居于太白山(今陕西郿县南)。他洞察人事,不重功名,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都封给他官爵,但皆固辞不受。他精通数术、历史、医药以及老庄之学。魏征修史,多次求教,他讲述史实,似亲眼目睹,十分详备。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在医药学方面。《千金方》是他的传世之作,首创妇科、小儿科基础理论,并对内、外诸科疾病的分类及各种疗法均有独到的见解。他还提出了“内外相扶”综合治疗的理论和食疗、养性的原则,丰富了中医治疗和防病的基础理论。对中草药的采集、配伍诸方面也总结出丰富的经验。另有《老子注》、《庄子注》、《福禄论》、《摄生真録》、《枕中素书》、《会之教论》等著述。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