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姚枢
释义 姚枢(1201—1278)元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公茂,号雪斋,又号敬斋。金亡,至燕京,依附杨惟中。太宗七年(1235),与杨惟中从亲王阔出攻南宋,访求儒道释医卜人才,得赵复,始闻程朱性理之学。十三年,为燕京行台郎中,不久弃官居辉州(今河南辉县),与许衡、窦默讲习理学。后应忽必烈(世祖)聘,上书言治道。从征大理及鄂州。世祖即位,为东平宣抚使。中统二年(1261),改大司农。四年,拜中书左丞。至元五年(1268),佥河南行省事,经理屯田。十年,为昭文馆大学士。十三年,改翰林学士承旨。
姚枢(1201—1278)元学者。柳城(今辽宁朝阳市)人。太宗时从蒙古军攻宋。忽必烈(即世祖)为亲王时,请他教授世子经书。世祖时授昭文馆大学士,详定礼仪,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与中书杨惟中访求儒道释医卜者,广集程朱之书;建太极书院和周子祠,请名儒赵复传授二程、朱熹之学,使黄河以北始知理学。提出治国平天下之大经为:“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见《元史·姚枢传》)还整理刊行小学四书以及诸经传注。
姚枢(1203—1280)元诗人、政治家兼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后迁洛阳。少年力学,被称为有“王佐之略”。随蒙古军南征途中,与杨惟中搜集儒书、儒士,获理学家赵复,送往北方讲学。后与许衡等同在辉州(今河南辉县)筑室讲学,遂传朱学于中原。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为东平宣抚使,后拜太子太师,不受,改大司农。建议振兴儒术,并参与编制《至元条格》,法制始立。至元十年(1273),任昭文馆大学士,制定礼仪。十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于中原兵燹频仍、版帙散亡之际,曾“自板诸经,散之四方”,致力于恢复文化事业,许有壬称其“功不在禹下”。著有《雪斋集》。《元诗选》二集录其诗二十五首。生平事迹见《元文类》卷六〇《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元史》卷一五八。

姚枢  1201—1278

元初政治家、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先世自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入居内地洛阳(今属河南)。父姚渊,金末任许州(今河南许昌)录事判官,徙家于许。1232年,蒙古军破许州城,姚枢到燕京(今北京)投靠杨惟中,由他引荐北觐窝阔台。1235年,与杨惟中从亲王阔出攻南宋,访求儒道释医卜人才。蒙古军陷德安(今湖北安陆)后,姚枢从俘虏中访得南宋名儒赵复,力劝其北上讲学授徒。携赵复北归燕京,使之讲授程朱理学。姚枢从赵复处尽得程朱传注诸书,始攻理学。1241年,出任燕京行台郎中,因与主管官员不合,弃官,隐居于辉州苏门(今河南辉县北),刊布赵复所传程朱诸书,并与许衡、窦默讲习程朱理学。1250年,忽必烈召姚枢至漠北访问治道,姚枢上书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深受器重。从征大理及鄂州(今武汉),咨谋军中,屡谏屠戮之弊。忽必烈受命总制漠南汉地军事,姚枢建议在与南宋接壤地区屯兵,积谷守边,徐图灭宋,被采纳。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预制定元代制度。任命为东平宣抚使,以后累迁大司农、中书左丞,出为河南行省佥事,入拜昭文馆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职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