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姚思廉 |
释义 | 姚思廉(557—637)唐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简,以字行。早年从父察读《汉书》,尽得家学。南朝陈时,任会稽王主簿。入隋,任汉王府参军。父察曾撰梁、陈二史,未成,遗令他续撰之。又奉诏与起居舍人崔祖浚修《区宇图志》。迁代王侑侍读。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太子洗马。贞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三年(629),奉诏与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乃据家藏旧稿,兼采谢昊(一作吴)、傅、顾野王诸家之书,撰成《梁书》、《陈书》。官至散骑常侍。姚思廉 557—637字简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寡嗜欲,唯用心于学,少从父察学《汉书》,尽得父传。仕南陈为会稽王主簿,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事。当初察在陈曾修《梁史》、《陈史》,书未就察死,察临终嘱思廉完成梁、陈二史,思廉以父言上奏,诏允思廉之请。炀帝又令思廉与起居舍人崔祖濬修《区寓图志》,后思廉迁代王(侑)侍读。李渊克京城,代王府寮属惊惧奔逃,唯思廉不离代王左右。渊兵将升代王殿,思廉厉声呵斥道:唐公举义兵本为匡正王室,你们不得无礼于代王。众服其言,布列阶下。渊闻而义之,许其抚代王侑至顺阳阁下,然后思廉泣拜而去。观者感叹思廉为忠烈之士。 渊受禅,思廉授秦王府文学。后秦王征徐圆朗,时思廉在洛阳,秦王回忆隋王之事,对思廉不惧兵刃之举大加赞赏,以为思廉乃有大节者。太宗入春宫,迁思廉太子洗马,贞观初迁思廉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思廉与杜如晦、房玄龄等同列为十八学士,太宗令阎立本图十八学士形容藏之书府。贞观三年(629),诏令思廉与秘书监魏征同撰《陈史》、《梁史》,思廉兼采谢炅等诸家梁史及顾野王所修旧史,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此二史,魏征裁其总论,撰写之事皆思廉为之。思廉备受宠信,政治得失,帝常令思廉密奏之,思廉亦直言无隐。太宗将幸九成宫,思廉谏曰:外出游幸之事乃秦皇汉武所为,非尧舜禹汤所为也。太宗虽因有病必须外游疗疾,不从其谏,然亦赐帛五十匹。贞观九年,拜散骑常侍。贞观十一年卒,太宗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陪葬昭陵。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