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大藏经》 |
释义 | 《大藏经》佛教经籍丛书。佛经称藏,由梵文pitaka汉译为“箧藏”而来,谓经典包蕴无量法义。崇其神圣而卷帙丰宏称为大藏。魏晋南北朝时,所有佛教译著,统称“一切经”。梁武帝总集释氏经典,凡五千四百卷,沙门宝唱撰经目。这是最初的佛经集藏。《大藏经》从隋唐撰目、成集、汇藏,到宋代雕版印行,经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才成为巨大的佛教丛书。分经、律、论三部分。经属佛教教义,律属僧侣所定戒律,论属解释和研究教理的论著,通称“三藏”。传译于世的经典大致分三个体系:一、巴利文《南传大藏经》,即传入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老挝、巴基斯坦、泰国和我国云南省傣、崩龙、布朗等民族的佛教经典,主要属于小乘上座部。二、汉语体系,即通过西域传入我国汉族地区,后又相继传入朝、日、蒙、越等国,多从梵文中译出,也有少数从巴利文和西域文译出。长期以来,汉译三藏通称“大藏经”。宋代有北宋《开宝藏》、南宋《碛砂版大藏经》。这是成书最早的两部大藏经。金代有《金版大藏经》。一九一三年有上海《频伽版大藏经》等刻本。国外有朝鲜《高丽大藏经》和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等刻本。三、藏语体系译经主要流传在我国藏、蒙、土、羌、裕固等民族和尼泊尔、锡金、蒙古、独联体西伯利亚、印度北部地区。多从梵文译出,小部分从汉文转译。此书正藏包括经、律二类,称“甘珠尔”。副藏即论著部分,称“丹珠尔”。另外我国还有从汉文或藏文译出的《蒙文大藏经》和《满文大藏经》。三种体系,多种文本,均有不同刻本,所收佛经典籍种数卷册不尽相同,版本更有承继创增,均是佛门教徒长期译编结晶。一九八四年中华书局开始出版由任继愈主编的《中华大藏经》以《赵城金藏》为底本,用另八种代表性版本校勘,收录经籍达四千二百余种,二万三千余卷。预分二百二十卷装本,十年完成。《大藏经》是一千多年来编纂的结晶,但最早大规模的成书则在宋代。为后代《大藏经》的增编奠定了基础,这是在佛教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贡献。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