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奕经 |
释义 | 奕经(1791—1853)清满洲镶红旗人。爱新觉罗氏,字润峰。道光帝侄。历内阁学士,兼副都统。道光五年(1825)迁兵部侍郎。十四年任黑龙江将军。十六年授吏部尚书,兼步军统领。二十一年授协办大学士。八月受命为扬威将军,赴浙江抗英。到苏州后一住二月。旋以梦见英军逃窜,以为吉兆,乃进驻绍兴。次年二月盲目出击,分三路同时反攻宁波、镇海、定海,皆大败。后却谎报军情,掩败为胜。《南京条约》签订后,以劳师糜饷、误国殃民罪革职。二十三年与琦善同被起用,充叶尔羌参赞大臣。咸丰三年(1853)命率密云驻防兵赴山东防堵太平军,卒于徐州军次。奕经 1791—1853清政府官员,宗宝贵族,道光帝的侄子,爱新觉罗氏,字润峰。满洲镶红旗人。侍卫出身,历任都统、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素为道光帝倚重。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靖逆将军奕山兵败广东后,英军驱师北犯,连陷定海、镇海、宁波。朝野震动。道光帝遂任命奕经为扬威将军,率川、鄂、陕、赣数省清兵赴浙征剿。奕经沿途逗留,惟以享乐是事。兵到苏州金粉繁华之地,一住两月,日日拥酒,宴乐于管弦之间。其随行多纨绔,招摇市肆,丑闻远播,以致一时怨声载道。1842年2月始抵绍兴。诬称当地民众多是“汉奸”,水师乡勇多为“游民”、“笨汉”,因此不理战守军务。一日偶得一梦,梦见英军登船,窜逃出海,以为“吉兆”,复又于西湖关帝庙占得“虎头签”,以为利于出征。于是兵分三路,直扑定海、镇海、宁波。因消息走漏,英军严阵以待,结果三路皆败,溃不成师,三城非但未复,反又失陷慈溪,奕经逃回杭州,缄口不复言战。但却谎报军情,掩败为胜。鸦片战后,以误国殃民罪革职圈禁。1843年冬又被起用,出任叶尔羌帮办大臣,次年调伊犁领队大臣。旋又官复侍郎兼副都统,署步军统领。1853年调往山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驻守徐州,病死军中。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