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奕山 |
释义 | 奕山(1790—1878)清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静轩。道光帝侄。道光十八年(1838)授伊犁将军。二十年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二十一年受命为靖逆将军,赴广东对英作战。三月抵广州,不作积极战守,反欲侥幸取胜,遂于四月一日(5.21)兵分三路夜袭英军,大败。后遣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向义律乞降。七日签订《广州和约》。二十二年以“陈奏欺诈”被革职圈禁。二十三年获释,充和阗办事大臣,调伊犁参赞大臣,署将军。二十九年授伊犁将军。咸丰五年(1855)调黑龙江将军。八年慑于俄国兵威,与俄使穆拉维约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被劾革职。不久补正红旗蒙古都统。奕山 1790—1878清朝大臣,宗室贵族,道光帝的侄子。爱新觉罗氏,字静轩。满洲镶蓝旗人。侍卫出身,历任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伊犁参赞大臣、伊犁将军、御前大臣等职。鸦片战争爆发后,出任靖逆将军,统率川、鄂、湘、滇、黔、桂、赣等省大军赴广东征剿英军。他不采用林则徐的军民协力御敌的战守方案,反诬粤民皆汉奸,粤兵尽贼党。他本不想与英交兵,但“不战则……功赏无由保奏”,故“急欲侥幸一战”(见《夷艘入寇记》)。为了邀功请赏,于1841年5月21日贸然发兵夜袭英舰,结果全线溃败。英军乘胜追击,尽占城外炮台,并发炮攻城,奕山失措,举白旗投降,并派广州知府余保纯缒城出,向英军代表义律乞和,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规定交付英方“赎城费”六百万元,及商馆损失费三十万元,限期清军退出城外六十里,并不得重建要塞武装。后,英军犯福建、浙江时奕山拒发援兵策应。鸦片战后,被锁拿解京圈禁。翌年获释。1843年再度起用,授二等侍卫,任和阗办事大臣。1855年调任黑龙江将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乘机在我国东北扩充势力。1858年,奕山屈服于俄方代表威胁,违背朝廷意旨,与沙俄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将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拱手让给沙俄;又把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为中俄共管之地。1859年被革职,及《北京条约》签订后,竟官复御前大臣,补正红旗蒙古都统。1878年病死。谥庄简。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