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奕劻 |
释义 | 奕劻 1836—1918乾隆帝之孙,辅国公绵性之子。早年曾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会同醇亲王奕劻办理海军事务。光绪二十年(1894)封为庆亲王。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光绪帝、慈禧太后等外出避难,命他会同大学士李鸿章与各国议和。实际上,奕劻将议和事务完全推诿给李鸿章,自己不敢置一词。次年,清廷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命奕劻总理外务部事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授奕劻军机大臣,仍兼外务部工作,又命他总理财政处、练兵处。光绪三十年(1904),御史蒋式瑆弹劾奕劻公开收贿,并在英商汇丰银行存有私产一百二十万元。清廷派员清查后,认为弹劾不实。光绪三十三年(1907),命奕劻兼管陆军部。御史赵启霖又举发他曾接受直隶候补道段芝贵贿赂十万两,所以他帮助段芝贵获得了黑龙江巡抚的职位。清廷将段芝贵撤职后,又命醇亲王载沣、大学士孙家鼐调查奕劻受贿一事,最后仍不了了之。宣统三年(1911),当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已风起云涌,清廷为了稳定局势,于当年五月撤消军机处,实行内阁制,任命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内阁大臣共十三人,其中满族人即占八人,而八人中,皇族亲贵又占五人,当时舆论称之为“皇族内阁”。当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后,奕劻向清廷推荐起用袁世凯,并建议由袁世凯组阁。十一月初,以袁世凯亲信为主的新内阁组成后,任命奕劻为弼德院总裁。清帝退位后,奕劻在天津定居。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