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太虚
释义 太虚①高深玄冥的道理。《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成玄英疏:“昆仑是高远之山,大虚是深玄之理。”②“气”之未聚状态。宋张载《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认为太虚凝而为气,气聚而为万物,太虚、气和万物为同属一实体之不同形态,说明物质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太虚指广大的太空。《庄子·知北游》已说:“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认为大地飘浮在太空之中。《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认为太虚是万物的本始。帛书《道原》:“恒无之初,迥同大(太)虚。”唐成玄英却认为:“太虚是深玄之理。”(《庄子·知北游》疏)北宋张载对太虚作了重要的发挥,把它看成是气的一种无形和清虚的状态。认为:“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万物和人都是由气变化而成,太虚亦为万物和人的本体,“太虚者天之实也,万物取足于太虚;人亦出于太虚,太虚者心之实也”(《张子语录》)。另外,由于天空清虚无形,天也可称为太虚,“由太虚,有天之名”(《正蒙·太和》)。此外,张载还把“太虚”称为一种神妙的作用:“太虚为清,清则无碍,无碍故神。”(《正蒙·太和》)明清之际王夫之注:“气之未聚于太虚,希微而不可见,故清;清则有形有象者皆可入于中,而抑可入于形象之中,不行而至神也”,“其在于人,太虚者,心涵神也”(《张子正蒙注·太和篇》)。北宋程颐认为有形总是气,无形只是理,“亦无太虚,遂指虚曰:皆是理,安得谓之虚?天下无实于理者”(《遗书》卷三)。明王廷相用以指人性之本原:“太虚者,性之本始也。”(《慎言·道体》)王夫之认为,“太虚即气,𬘡缊之本体。”(《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为宇宙的实体。
太虚(1890—1947)现代僧人、佛学学者。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法名唯心,字太虚,以字行。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依苏州木渎士达和尚出家,同年于天童寺依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光绪三十四年经华山、栖云介绍读康、梁及章炳麟、邹容等人书,向往革命。同年在南京从杨文会学《楞严经》。宣统三年(1911)为广州白云山双溪寺住持,联络革命党人朱执信等人,从事秘密活动。1912年在南京创设佛教协进会,提倡僧人教育。1918年与陈元白、章炳麟等在沪创立觉社,主编《觉社丛书》(翌年改为《海潮音》月刊)。1922年创办武昌佛学院。1925年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1927年任厦门南普陀寺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1928年在南京创立中国佛学会,是年秋出国访问,历游英、法、德、比、美诸国,传扬佛教。与英、法等国学者共同发起,在巴黎组织世界佛学苑。1931年在重庆北碚缙云寺创办汉藏教理院。1943年与于斌、冯玉祥、白崇禧等组织中国宗教徒联谊会。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常委、国民精神总动员会设计委员等职,1946年元旦受国民政府宗教领袖胜利勋章。1947年3月病逝于上海玉佛寺。曾提出进行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口号,撰文宣传“佛教复兴运动”,建立新的僧伽制度。其佛学思想特点是不拘一宗一派,但尤致力于法相唯识学的研究,主张法相、唯识是一种学,而非两种学,与欧阳竟无“法相、唯识为两种学”的观点长期论辩,形成近代法相唯识学研究的两大思潮。提倡人间佛教,认为佛教应多注意现世的问题,着重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相,以指导世界人类发达进步。其《建设人间净土论》、《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等文对此有很多阐发。有《整理僧伽制度论》、《法相唯识学》、《新的唯识论》、《真现实论》、《人生佛教》等。门人辑有《太虚大师全书》,1948年上海大法轮书局出版,2005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在此基础上修订整理出版《太虚大师全书》。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