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太始 |
释义 | 太始①经学术语。汉代纬书称天地生成时开始有形的阶段。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引《易纬·乾凿度》,认为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经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诸分化演变阶段。“太始者,形之始也。”此时“气”成为有形的状态,为第三阶段。道家持同样观点。②年号。(1)西汉武帝年号(前96—前93)。凡四年。(2)南朝梁时侯景年号(551—552)。凡二年。(3)渤海简王大明忠年号(818)。 太始万物形成时的最初状态。《易纬·乾凿度》:“太始者,形之始也。”《易·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大”同“太”。三国魏王弼疏:“大哉乾元者,阳气昊大,乾体通广,又以元大始生万物,故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者,释其乾元称大之义,以万象之物皆资取乾元而各得始生,不失其宜,所以称大也。”又认为“太始”表现为气,《易·系辞传上》:“乾知太始,坤作成物。”韩康伯疏:“乾知太(大)始者,以乾是天阳之气,万物皆始在于气,故云知其太(大)始也。”参见“太初”、“太素”。 太始道教用语。万物有形而无质的状态和阶段。《帝王世纪》:“气形之初,谓之太始。”《道法会元》卷六七引《万法通论》:“太始者,阴阳交合,混而为一,自一而生形,虽有形而未有质,是曰太始。”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