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天津教案 |
释义 | 天津教案1870年夏(同治九年)天津望海楼法国天主教堂附设育婴堂,有三、四十名幼童死亡,同时天津不断有拐迷幼童事件,拐犯供词都牵连到天主教堂。6月21日(五月二十三日)数千群众聚集望海楼教堂说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闻讯要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弹压。因崇厚只派去儿名官弁,丰大业持枪往见崇厚进行威吓,捣毁衙署器物。丰大业出衙署后,路遇天津知县刘杰,又开枪打死刘杰的随从。群众怒不可遏,当场殴毙丰大业及其随员西蒙,鸣锣聚众救出幼童,火烧望海楼及法国“仁慈堂”、美国“布道堂”和英国“讲经堂”及法国领事馆,打死外国传教士、商人、官员二十名。法、英、美、俄、德、比、西等七国公使联合向清政府“抗议”,英、美、法、俄四国军舰集结大沽、烟台海面示威。清政府内惧群众反洋教无法控制,外惧法国发动战争,派直隶总督曾国藩查办,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明知“曲在洋人”,但为“曲全邻好”,将天津知府和知县革职充军,判处民众二十人死刑,二十五人充军(后改为十六人死刑,二十九人充军),赔偿法国四十六万两,俄国三万两,并派崇厚赴法赔礼道歉,此案以屈辱条件告结。 天津教案天津教案是天津人民反对洋教的斗争。天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侵略者在这里划定租界、设立领事馆、教会等机构,罪恶昭彰,早为中国人民所深恶痛绝。1870年6月,天津法国天主教育婴堂发现三、四十个尸体溃烂、惨不忍睹的幼儿。与此同时,天津一带又不断发生拐迷幼孩的案件。在拐犯供词中,无不牵连教堂。于是民情汹汹,反对教会侵略的揭帖不断出现在大街小巷。6月21日,数千名愤怒的群众前往法国教堂和领事馆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Henri VictorFontanier)及其下属西蒙(Simon)气急败坏地闯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的衙门,以手枪威逼他派兵镇压。当崇厚进行规劝时,丰大业竟对崇厚连开两枪,均未命中。接着,他大嚷大叫地飞奔出门。这时街上已挤满了群众,天津知县刘杰亦赶到现场,正在劝说群众散开。丰大业又枪击刘杰,打伤刘杰的随从。西蒙更猖狂地向群众开枪。群众怒不可遏,当场打死这两个暴徒,并鸣锣聚众,火烧育婴堂,救出了中国幼儿;捣毁法国、英国、美国的教堂及领事馆,打死外国教士及其他侵略分子二十人。天津教案发生后,法、英、美、俄、德、比、西等国联合起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各国军舰云集烟台与天津海口,对清政府进行战争恫吓,法国海军的指挥甚至疯狂叫嚣:“十数日内再无切实办法,定将津郡化为焦土”。在洋人的压力下,清政府立即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到天津“查办”,不久又派李鸿章赴津会同办理。曾国藩屈服于侵略者的威淫下,最后以天津府县官员发遣黑龙江赎罪、判死刑二十人、流放二十五人结案,并赔偿各国银五十余万两,派崇厚为中国特使赴法赔礼道歉,使中华民族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蒙受巨大耻辱。清政府这种倒行逆施、杀民谢敌的行径,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谴责。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