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天时,地利,人和
释义 天时,地利,人和战国时出现的关于战争制胜因素的基本观念。孙膑、尉缭、孟轲等皆有相关言论,以孟子论述最为详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公孙丑下》)天时,顺天应时,适时而动;地利,占据有利地形、地势;人和,人心所向,军队内部上下一心。三者都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负,兼得自然最好,如不可兼得,则以“人和”为本。约与孟轲同时,孙膑亦曰:“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孙膑兵法·月战》)尉缭亦多次申述:“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谓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也。黄帝者,人事而已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之圣人,谨人事而已。”(《尉缭子》之《天官》《武议》等篇)《孙子兵法》《始计》列举庙算“五事”,“道”居其首,“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也体现了“人和”思想。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