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天德 |
释义 | 天德①年号。(1)五代闽(殷)天德帝王延政年号(943—945)。凡三年。(2)金海陵王年号(1149—1153)。凡五年。(3)金末金山年号(1216—1217)。凡二年。《高丽史》作天成。②清代天地会起义领袖常用“天德”名号。咸丰二年(1852)湖南天地会领袖洪大全(即焦亮)随太平军在永安(今广西蒙山)突围被俘,供词中称洪秀全尊其为“天德王”。金田起义后,清方和外人记载中也有误传太平天囯领袖为“天德”者。 天德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不同的含义。《周易》中指天的刚健特性。《易·乾·象》:“用九,天德。”因乾卦六爻皆九,纯阳皆动,象征“天行健”的特性。《庄子》中指天道自然无为的德性。《庄子·天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庄子·刻意》:“虚无恬惔,乃合天德。”在先秦古籍中,也有指符合仁义的政治与道德境界。墨子称“兼爱”为顺天意,合仁义,“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无所不利,是谓天德”(《墨子·天志中》)。《荀子·不苟》:“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荀子·王制》:“夫是之谓天德,是王者之政也。”《礼记·中庸》:“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至宋,又有以此指不被人欲所蔽的天赋道德。北宋程颢认为“圣贤论天德,盖谓自家元是天然完全自足之物,若无所污坏”(《遗书》卷一),“人心莫不有知,惟蔽于人欲,则亡天德也”(《遗书》卷十一)。 天德指符合仁义的政治与道德境界。《荀子·不苟》:“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荀子·王制》:“夫是之谓天德,是王者之政也。”《礼记·中庸》:“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指不被人欲所蔽的天赋道德。北宋程颢认为“圣贤论天德,盖谓自家元是天然完全自足之物,若无所污坏”(《遗书》卷一),“人心莫不有知,惟蔽于人欲,则亡天德也”(《遗书》卷十一)。另墨子称“兼爱”为顺天意,合仁义,“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无所不利,是谓天德”(《墨子·天志中》)。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