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天命之性 |
释义 | 天命之性亦称天地之性、义理之性、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相对。以人性善为天命之所赋,故名。 天命之性亦称“义理之性”、“天地之性”、“本然之性”。宋明理学用语。与“气质之性”相对。《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唐孔颖达疏:“天本无体,亦无言语之命,但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吉凶,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命。”宋理学人性论中都以先天禀赋言“天命”。认为天所赋予是命,人所禀受是性。北宋张载首次明确提出:“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正蒙·诚明》)认为“天地之性”是善的,因为“命于人无不正”;而“气质之性”则兼含善恶之可能。程颢、程颐说:“天之付与之谓命,禀之在我之谓性,见于事业(物)之谓理。”(《遗书》卷十八)南宋朱熹说:“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认为“天命之性”是“纯乎理”、“命之理”,强调“性是实理,仁义礼智皆具”(《朱子语类》卷五),先天地具备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