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释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对民族前途所抱有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明清之际顾炎武从抗清斗争经历中提炼出来的主张。强调“国”与“天下”是两种不同内涵的概念,“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断定亡国只涉及皇帝一家一姓的灭亡,是改朝换代;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统治者任意鱼肉民众、人与人之间互相残杀,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亡天下。“保国”是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的事情,而“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赋予“匹夫”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近现代爱国主义思想的一种概括。明清之际顾炎武已提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正始》)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别:“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同上)所以,“保国”只是保一家一姓的王朝,属于其君其臣肉食者的事情;而“保天下”,就是保卫礼法、道德,维护社会秩序,则不分贵贱,人人都有责任。近代维新派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变法维新”、“救亡图存”为宗旨,吸收西方近代的社会政治学说,继承并升华了顾炎武的这一思想,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由维新派思想家、宣传家麦孟华明确提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论今日疆臣之责任》一文中说:“顾炎武之言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今中国内忧鱼烂,外惧瓜分,此固天下兴亡之时,我四万万人皆当身任其事,固无一人能免其责者也。”(见《清议报》第五十一册)并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一文中,将上述思想正式表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见《清议报》第三十八册)。后梁启超在《痛定罪言》(1915)中引用此语,又经许多政治家、思想家的宣传而广为传播,遂成一中国家喻户晓之名言。自近代以来,对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唤起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成为无数志士仁人投身挽救民族危亡,争取社会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精神力量。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