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大延琳起义 |
释义 | 大延琳起义辽代渤海人民的反抗斗争。圣宗即位后,不顾东京(今辽宁辽阳)地区连年灾荒,民生艰难,先后以冯延林、韩绍勋为东京户部使,在当地强制推行“榷酤盐”,横征暴敛。又调民伕造船运粟米至燕京(今北京),民不堪命。太平九年(公元1029年)八月,渤海王族后裔、辽东京舍利军详稳大延琳遂发动渤海人民起义。囚禁东京留守、驸马都尉肖孝先及南阳公主,杀韩绍勋等辽官。占据东京,自立为帝,国号兴辽,年号天庆(一作天兴)。南北各地女真人也纷起响应。辽朝急派大军进讨,起义军坚持斗争一年之久。次年八月,由于部将杨详世叛变,城破,大延琳被俘,失败。 大延琳起义辽太平九年(1029),渤海地区的大规模起义。辽灭渤海后,为了安定人心,仍用“汉法”进行统治。税收比较宽弛,没有盐酒等税,关市商税也很少。圣宗时,东京户部使冯延林、韩绍勋,对渤海地区完全按照燕京地区的制度收税。户部副使王嘉又令渤海人民造船,强征民夫往燕地运送粟米。水路艰险多有覆没。渤海人民受到残酷剥削和压迫。太平九年八月,渤海王族后裔,辽东京舍利军详稳大延琳,乘民怨思乱的时机,领导了渤海人民起义。杀韩绍勋、王嘉和四捷军都指挥使萧颇德。囚禁辽留守、驸马都尉萧孝先及南阳公主。在东京自立为帝,国号兴辽,年号天庆。邻近的女真人也起兵响应。十月,辽朝派南京留守萧孝穆为都统,率中军,详稳萧匹敌率左军;奚六部大王萧蒲奴为都监,率右军,分道围攻大延琳。大延琳先败于蒲水东,再败于首山,退守东京。次年(1030),大延琳孤军困守,顽强抵御,坚持了七、八个月。八月,大延琳部将杨详世叛变,夜开南门接应辽军。城破,大延琳被擒,起义坚持斗争一年之久,最后失败。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