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大司马 |
释义 | 大司马官名。(1)相传为西周执政三官之一。《礼记·王制》:“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2)春秋战国宋、楚、齐、邾等国掌管军政的高级官员。常省称司马。宋国初为大夫爵,统兵征战,后为六卿之一,参掌国政。楚国为令尹副贰,领左、右司马等。齐、邾皆为军政长官。(3)《周礼》六卿之一,为夏官之长。掌军政禁令、禁暴纠察、训练军队、统兵征战。属官有小司马中大夫二员、军司马下大夫四员、舆司马上士八员、行司马中士十六员等。西魏末、北周仿《周礼》建六官,复置为夏官府长官,亦称大司马卿。正七命。掌握全国军政,权任极重。(4)楚汉战争时,项羽曾置为武将名号。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置为加官号,以冠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初授此官者多功勋卓著,以后则常授与显贵外戚,成为执掌国政中枢的中朝领袖官号。绥和元年(前8)出居外朝,单置为官,不冠诸将军,赐金印紫绶,置官属,秩万石,位列三公之首,与丞相(大司徒)、御史大夫(大司空)并为宰相,共同主持政务。其属官有长史、司直、主簿等,并设各曹分理政事。新莽、东汉初沿置。新莽末曾分置前、后、左、右、中五人,分掌军政。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后51)改名太尉。东汉末与太尉并置,位在三公之上。三国因之,号上公,皆为高级将帅,不预政务。两晋十六国多为大臣加官,八公之一,居三公之上、三师之下,开府置僚属,然无具体职掌。南朝不常授,多用作赠官。晋、宋一品,梁十八班,陈一品、秩万石。北魏、北齐与大将军并称“二大”,仍为加官,皆一品。北齐后主时增员冗滥,不复尊贵。隋罢。(5)明清兵部尚书的别称。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