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声律说
释义 声律说诗论术语。南朝人关于诗歌声调音律的论说。主要包括四声运用和声病避忌两类内容。此说可上溯至西汉司马相如“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西京杂记》引)之说,后陆机在《文赋》中更明确提出“音声之迭代”的问题。刘宋范晔、谢庄等人亦注意在创作中别宫商,识清浊。到南齐王融、谢朓、沈约时,系统的论说正式确立。沈约等人作有专门阐发声律理论的专著,并将其运用于创作,“始用新声,以为新变”(《南史·庾肩吾传》)。即依据语言中字音的轻重高低,归并出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并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等声病讲求,以使诗歌五字之中音韵尽殊,两句之内轻重悉异。后刘勰所论“声有飞沉,响有双迭”(《文心雕龙·声律》),系承其说而发挥。声律问题的探讨,既与当日声韵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又是汉魏六朝诗赋骈文创作追求形式完美的必然结果。它虽然助长了当时文坛形式主义文风的蔓延,出现了为钟嵘等人指责的“文多拘忌,伤其真美”(《诗品序》)的流弊,但在发现并总结语言的声韵规律,从而赋予韵文作品的声律美,并进而推动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方面,功不可没。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