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墨家三派亦称“三墨”。战国时墨家的三个分支。墨翟死,墨分为三,“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韩非子·显学》)。相里氏、相夫氏(亦作伯夫氏、祖夫氏)之墨在北方,邓陵氏之墨在南方。“俱诵墨经”,“以巨子为圣人”,但又互相攻讦,“相谓别墨”(《庄子·天下》)。 墨家三派亦称“三墨”。战国后期墨家的三个派别,始于何时无考。《韩非子·显学》:“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亦作柏夫氏或祖夫氏),有邓陵氏之墨。”“墨离为三”。一说相里勤、五侯、邓陵子为三派,前二者为北方派,后者为南方派(见郭沫若《十批判书》)。又有说相里勤、五侯为一派,着重于勤俭力行;苦获、已齿、邓陵子为一派,得力于理论;宋钘、尹文为一派,侧重于非攻宽恕(见孙诒让《墨子间诂》引《陶潜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