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墨家 |
释义 | 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儒家的反对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一说宋国)墨翟。墨子的学说,在伦理上,主张“兼爱”;在军事上,主张“非攻”;在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在经济上,主张“节用”、“节葬”;在文化上,主张“非乐”;在天道观问题上,主张“天志”、“非命”;在鬼神有无问题上,主张“明鬼”;在认识论问题上,创造了“三表”法,即检验言论的是非真伪的三条标准。第一,要有历史根据。第二,要有百姓的感觉经验。第三,要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墨子及其门徒组成一个严密的团体,成员都过着极苦的生活,有着严密的纪律。《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其领袖称为“巨(钜)子”。墨子死后,墨家分化为三派。《韩非子·显学曰》:“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亦作柏夫氏或祖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其中后期墨家的一派摆脱了墨子学说中的宗教迷信,发展了他的认识论,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对自然科学中的几何学、力学、光学等,也有一定研究和贡献。《墨子》一书为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其中大部分篇章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墨家战国学派之一。《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创始人墨子。墨家一开始即以儒家的对立学派面目出现。前期墨家以墨子所主张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葬”、“节用”、“非乐”、“非命”等思想为中心,与儒家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的论争,影响极大,世称显学。在哲学上,强调功利、“强”、“力”,否认“天命”。提出“三表”的判定言论是非标准与“取实予名”等认识论观点,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首次明确提出“类”、“故”两个重要范畴,为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相传墨家内部有严格的纪律,领袖称为“巨(钜)子”,由上代巨子指定贤者担任,代代相传。墨子可能是第一代巨子。后又有孟胜、腹䵍等人,但其承传情况不详。其徒发扬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精神,能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派,亦称“三墨”。《韩非子·显学》:“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亦作柏夫氏或祖夫氏),有邓陵氏之墨”,“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墨”。《庄子·天下》也有类似记载:“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后期墨家克服了墨子学说中天志、明鬼等迷信成分,发展了墨子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在认识论以及几何学、力学、光学等自然科学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逻辑理论的研究,有特殊建树,创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形式逻辑理论体系,即墨辩逻辑学。对“辩”的目的、“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以及“类”、“故”、“理”的范畴,均有阐发。该支注重研究认识论与逻辑理论的墨学继承者,亦称为“墨辩”。另一支推行墨子的宗教思想,坚持舍身从志,转化为战国末与秦汉社会的游侠,被称为“墨侠”。秦汉以后,统治者或崇尚黄老,或崇儒抑墨,墨家逐渐衰微,其学说也成为“绝学”,少有研究者。自明清之际傅山始,才为一些学者所重视研究。墨家著作留传后世的有《墨子》一书,其中《墨经》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其他有关墨家的主张和活动情况的文字记载散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抱朴子》等古籍中。清孙诒让《墨子间诂》中辑有《墨学传授考》、《墨学通论》、《墨家诸子钩沈》等,为研究墨学源流提供方便。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