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战略设想的最高境界。《孙子兵法·谋攻》:“凡用兵之法: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认为战争的目标,在于使敌方屈服,使敌人服从于我方的意志;要实现这一目标,自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所以,以最小的代价去实现最大的战略目标,就成为一切战争活动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而代价之小,趋近于零,就是“不战”;其目标之大,可“全伍”,可“全卒”,可“全旅”,可“全军”,最大则至于使敌方“全国”屈服。孙武的这一战略设想,在古今战争史上实有广泛的史实回应。为实现这一战略设想,或以德服,或以谋胜,或用威慑,或用外交。孔子所称“近者说(悦),远者来”(《论语·子路》),乃以德服人也,即荀卿所言:“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悦)喜。……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荀子·议兵》)既“兵不血刃”,何战之有?吴起所称“一胜者帝”,《淮南子》所言“修政庙堂之上而折冲千里之外”,“未至兵交接刃而敌人奔亡”,亦皆以德胜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