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圈地
释义

圈地 

清入关后,为了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贪求,保障八旗官兵的生活,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颁布“圈地令”。主要在近京八府(顺天、永平、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河间)和长城附近(宣化、古北口、山海关)大肆圈占土地,作为“旗地”。旗地除一部分分给八旗官兵外,其余的全划为满洲贵族的庄田。圈地名为圈占近京荒地及前明庄田无主者,实则大量抢占民间熟田。前后共强占耕地达十六万多顷。致使北京附近的农民无地可耕,有些逃往河南,有些逃往口外,还有一部分人沦为满族贵族或八旗旗丁的庄客,备受八旗庄头的蹂躏、奴役和剥削。至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为了缓和因圈地而激化了的民族矛盾,遂下令停止了持续达二十多年的圈地。
圈地亦称圈占、圈田。清朝入关后掠夺近畿土地以分给王公贵族及八旗官兵的重大事件。为清初一大弊政。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清政府以解决大批入关人员生计为由,下令将近京地区无主荒地及明朝勋戚庄田予以圈占,分给东来诸王兵丁人等。二年十一月第二次下令圈地,圈地地区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等处。四年正月第三次下令圈地,此次圈地范围更广,涉及京师三五百里内直隶许多州县,甚至扩大到山东、河南诸地。圈地时,旗兵骑马携绳,任意圈占,故有跑马圈地之说。三次圈地,致使很多汉族农民土地庐舍均被强占,流离失所,引起京畿人民的强烈不满。四年三月,清政府下令停止圈地,但此后零星圈地仍时有发生,直至圣祖亲政后才“永行禁止”。圈地数量缺乏全面统计,有十四余万顷、十六余万顷、十九余万顷诸说。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