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回向亦作“迴向”、“转向”、“施向”。佛教用语。把自己所修功德施往某处的意思。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九:“言迴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趋向,故名回向。”回向有多种,北魏昙鸾《往生论注》卷下谓有两种回向:把自己的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使共生西方安乐净土(“往相”);在西方净土修行止观圆满,再回到世间教化众生“共向佛道”(“还相”)。隋智𫖮《仁王经疏》所列两种回向是: 把所作善德施向众生(“回施众生”);把所作功德作为成就佛果之因(“回向佛果”)。《大乘义章》卷九谓回向有三种:把所修功德作为觉悟的业因(“菩提回向”);把所修功德施向众生(“众生回向”);把所修功德转向平等之理,认识一切善行皆真如法相显现(“实际回向”)。唐澄观《华严经疏》卷二十六,又细分三种迴向为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