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唐诗选
释义 唐诗选诗总集。明李攀龙编。七卷。录唐诗人一百二十八家诗四百六十五首,分体编排,计五古、七古、五律、五排、七律、五绝、七绝各一卷。系截取李氏原编《古今诗删》中的唐诗部分而成。李氏论诗主“诗必盛唐”,选唐诗亦以初盛唐人居多,中唐甚少,晚唐更寥寥,白居易、李贺、杜牧诸名家竟一首未录。书前自序谓“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又以为七古唯杜甫擅场,李白的纵横驰骤往往是“强弩之末”、“英雄欺人”,至于其绝句的天然自得,足以冠盖唐人;还主张七律以王维、李颀为正格,杜甫则失于“愦焉自放”。这些独特的见解,都反映在本书的编选中,并通过诗选的流传而影响后人。如李颀七律经本书发扬后,地位顿获提高,致有“此语出而老杜七言律几失座位”之叹(见清卢世㴶《读杜私言》)。又如陈子昂诗本以“复古”自命,李攀龙则谓其自为古诗,并述及唐人五古与汉魏古诗的异同,成为后世争议激烈的一桩公案。于此可见本书影响之大,所谓“李于鳞一编复兴,学者尤宗之”(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殆非虚誉。但其取舍上之偏执,亦为后人诟病。明唐汝询谓其“高华而雄浑矣,犹恨偏主一而选太刻,俾秀逸者不尽收”(《汇编唐诗十集自序》),清李重华说他“所选唐诗数百首,俱冠冕整齐、声响宏亮者,未尽各家精髓”(《贞一斋诗说》),所评皆切中肯綮。此书无白文单行,今传以明蒋一葵笺释本为最早,有万历二十八年(1600)武林一初斋刻本,《四库全书》采入存目。另有王稚登、高江、陈继儒、黄家鼎、李颐、孙鑛、凌宏宪、刘孔敦、叶羲昂诸家评本,以及托名袁宏道校评的《新刻李袁二先生精选唐诗训解》和托名钱谦益的《新刻钱太史评注李于鳞唐诗选玉》,各种评注本不下十余种之多。此外又有日本、朝鲜多种翻刻本和注释本,1982年日本学习研究社出版了中岛敏夫的详注本。
唐诗选又名《王闿运手批唐诗选》。诗总集。清王闿运编。十三卷。录唐六百零九家诗二千八百余首,分体编排,计五古二卷、五律三卷、杂五言一卷、七言歌行五卷、七律一卷、七绝(附王涯、王建宫词及曹唐《小游仙诗》)一卷。选诗以李、杜居多,中晚唐名家亦多有收录,既推重格调高雅、风骨遒上者,亦不轻易弃置偏精独诣、有一得之长者,门径较为宽广。书中有批语、圈点,所评简要精当,常有特见。但王氏本人诗风以模拟汉魏六朝为能事,其选论唐诗,虽未至如后人所谓“专主一种面目,以征六朝作风至唐未革”,“不足以概唐诗之全”(邵裴子《唐绝句选例言》),而亦不能不受到一定影响,是其所偏。原有清光绪二年(1876)和十二年成都尊经书局刻本,皆作六卷;至宣统三年(1911)长沙东州刻本,始增订为十三卷。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手批宣统本影印,题《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并附王氏所编《湘绮楼词选》。
唐诗选诗总集。马茂元编。不分卷。录唐一百十五家诗五百余首,以人系诗,略按时代先后排列。其“前言”部分对唐代社会背景和唐诗发展、演变的过程作了较完整的勾画,并提出以“进步的历史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为选录标准。所选诗侧重于关切时政、反映民生疾苦之作,但也顾及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大致能显示有唐一代诗歌的概貌。入录诗人均附小传,并有评述。诗篇有题解及注释,注释较详赡,除注文笺事外,还常阐释句意,长诗并附段落提要。此书系建国以来第一部较为大型的唐诗选本,产生过广泛影响,但因成书稍早,在若干传记资料上不免沿袭陈说。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唐诗选诗总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不分卷。录唐一百三十一家诗六百三十余首,以人系诗,略按时代先后排列。其“前言”部分除综述唐诗繁荣的原因及其思想内容外,着重论析唐诗发展、演变的八个阶段,较之传统的“四唐”说更为具体、深入。其选诗亦从体现各时期唐诗特点出发,意图为读者提供一个较好的“文学读本”,故收录面颇广,能兼顾各种风格、流派,概括唐诗的整个流变。入录诗人皆缀以小传(涉及其创作道路和艺术风格),评论多精到。诗篇注释较简明,但疑难处各加串释,便于初学。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