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唐宋派
释义 唐宋派指明代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崇尚唐宋古文的散文流派。明自弘治以来至嘉靖间,前后七子称雄文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散文家不以为然,在肯定先秦两汉散文的同时,力主为文应依据唐宋古文家的法度,而又不失去自己的面目。王慎中为文,初亦主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后悟欧阳修、曾巩作文之法,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以王慎之为然,久亦变而从之。茅坤最心折唐顺之,选辑《唐宋八大家文钞》,一时风行海内,学为韩、柳、欧、苏之文者日众。归有光年辈略晚,但影响最大,成就最高,敢于批评王世贞,甚至称其为“妄庸人为之巨子”(《项思尧文集序》)。他们的创作能直抒胸臆,朴素自然,以简雅取胜,对于清代的“桐城派”散文,有显而易见的影响。
唐宋派明后期文学流派。以归有光、茅坤、唐顺之为代表。倡唐宋八大家之文,改变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偏见,对明后期文学发展有一定影响。

唐宋派 

明中叶后介乎前后“七子”之间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作家为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主张从学习唐宋散文的法度入手,来表现自己的神情面目,以与“前七子”的“文必秦汉”相对抗。其所谓“法”,即古人行文构思的“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董中峰侍郎文集序》),要求读者于文章的语言气势、气调中求之。而学习古人文章的法度,目的则在“道其中之所欲言”(王慎中《遵岩先生集·曾南丰文粹序》),亦即表达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提出只有“直写胸臆”的才是“上乘文字”。(唐顺之《与洪方洲书》)。唐宋派所作散文,同前后“七子”的假古董相比,大抵宛曲平畅,文从字顺,较有真情实感。其文论对清代的桐城派有一定影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