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和而不流 |
释义 | 和而不流战国荀子用语。意为中正平和的音乐能使民性和谐而不流漫放纵。《荀子·乐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强调合乎礼的音乐对民心有着感染和教化作用,“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同上)。又认为乐能统一人们的行动,使人们不流漫放纵,“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同上)。 和而不流儒家伦理思想。善于与人相处而又不随波逐流。《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认为君子之能称为刚强者有四,“和而不流”为第一点。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