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和州①北齐天保六年(555)置。治历阳县(今和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含山等县地。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为路,二十八年仍降为州。属庐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废。寻复置。直隶南京。清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1912年废,改本州为县。隔江与采石相望,历为江防重镇。②西域地名。汉、唐作高昌。又作哈剌火者、哈剌和绰、哈剌火州、火州、哈剌霍州、合剌禾州、合剌和州。十二世纪时属西辽。蒙古初兴,高昌畏兀儿亦都护巴而求阿而忒的斤臣属之。元代原置达鲁花赤,至元二十年,置宣慰司。明属土鲁番。《明史·西域传》:“火州,又名哈剌,在柳城西七十里,土鲁番东三十里”,“东有荒城,即高昌国都”。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的哈拉和卓堡西南。蒙兀儿斯坦汗国(汉作别失八里或亦力八里)向东扩张时即隶属之,但与明朝关系始终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