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和亲
释义
和亲①指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或两个政权之间修好亲善的政治活动。《周礼·秋官·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②特指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联姻。早在周代,即有这种和亲理论,《国语·鲁语上》:“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且有联姻和亲之事例。取得明显政治效果的和亲当自汉代始。汉初,匈奴屡扰边郡。汉高祖刘邦为羁縻匈奴,接受刘敬建议,以宗室女为长公主入嫁匈奴单于为妻。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复与匈奴结和亲之约。武帝以前,汉与匈奴和亲多是被迫采取的妥协手段。其后,则主动以此笼络少数民族。如武帝元封年间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为公主,太初年间以楚王刘戊孙女解忧为公主,嫁乌孙昆弥;元帝竟宁元年(前33)以宫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等。自魏、晋、南北朝至清,和亲事不断出现,如隋唐与突厥、吐蕃、回鹘、吐谷浑等和亲,宋代契丹与党项李继迁和亲,清太祖、太宗与蒙古和亲。历史上的和亲总是与战争相辅相成的。

和亲 

汉七年(前200)刘邦率三十多万大军北击匈奴至平城,被匈奴四十万骑包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后虽突围而出,然难与匈奴再战。当时娄敬建议与匈奴“和亲”,劝高祖以嫡长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厚奉遗之”。他认为“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外孙为单于。岂曾闻外孙敢与大父亢礼哉!”(《汉书·娄敬传》)于是汉高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取“家人子”为公主,与匈奴和亲,约为兄弟,每年赠送若干絮、缯、酒、大米等礼物,并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文景时期继续采取和亲政策,厚予馈赠,以减少侵扰。这种和亲具有屈辱性质,并未能阻止匈奴对汉边郡的攻掠。但从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关系。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