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和买 |
释义 | ![]() ![]() 和买赋税名。也称和预买。原为民户向政府借贷的一种形式,后演变成附加税之一。宋代大中祥符年间河北转运使李士衡建议实行和买。其办法,当春季青黄不接时,政府以库钱预贷于民户,夏秋民户输绢于官。以为实行此法民获利而官亦足用。宋廷批准推行于各路,并下诏优予其值,“或蚕事不登,许以大小麦折纳”。和买实行以后,熙宁年间,京东转运司贷千钱课绢一匹,一匹绢又折变千五百钱,实取息五分。民以为苦。崇宁中又令产绢州县乡民坊郭户按力配给。有的地方以盐一席折钱六千,令民分期输紬绢六匹。政和初,诸路紬绢比旧价高数倍,而给值犹用旧法。南宋初年,两浙夏税及和买紬绢,开始半数折纳输钱,匹二千钱。是为折帛钱的开始。绍兴二年又推行于江淮闽广荆湖,其时,许多州县预买绢帛已不给本钱,而今又将绢帛折纳为现钱。如此,折帛钱中包含的和买折帛,已成为新的附加税。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