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魏了翁 |
释义 | 魏了翁1178—1237南宋学者。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少聪颖过人,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富有文采。庆元五年(1190)进士,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后知嘉定府。因父丧返里,筑室白鹤山下,开门讲学,士争从之。学者称鹤山先生。后起知汉州、眉州、泸州,在蜀为官十七年。嘉定末,入朝为兵部郎中。因与史弥远不合,为朱端常所劾,连降三官,归居靖州。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负书从学。后起为权礼部尚书,复为大臣所排挤。后又起,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一生反对佛、老学说,推崇朱熹理学,和真德秀号为朱子后学,但对朱注各经取怀疑态度。强调“心”的作用,认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又为天地之太极。”与陆九渊思想接近。著有《九经要义》、《鹤山集》等。《宋史》入《儒林传》。 魏了翁(1178—1237)宋蒲江(今属四川)人。本姓高,字华父,号鹤山,学者称鹤山先生。高定子胞弟。庆元五年(1199 年)进士。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召为国子正、武学博士,以校书郎知嘉定府。嘉定二年(1209年)丁生父忧,于蒲江创鹤山书院授徒。起知汉州,历知眉州,潼川府提刑兼提举常平、转运判官,直秘阁知泸州主管潼川路安抚公事。复知潼川府,进兵部郎中、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秘书监、起居舍人、起居郎。宝庆元年(1225)谪居靖州,亦创鹤山书院。绍定四年(1231 年)复职。五年任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 年)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二年兼同修国史兼侍读,再兼吏部尚书,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进封临邛郡开国侯。三年为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就医苏州。卒赠太师,谥文靖,累赠秦国公。仍赐第宅于苏州南宫坊,甫里别业罗隐庵及庄田数顷,名魏家库。子孙家居。究经学古,自为一家,与真德秀齐名称大儒。葬于苏州高景山西金盆坞。著有《鹤山全集》《周易要义》《周易集义》《九经要义》《古今考》《易举隅》《周礼井田图说》《经史杂录》《师友雅言》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