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顾炎武 |
释义 | 顾炎武1613—1682顾炎武 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字宁人,原名绛,曾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初为明诸生,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的斗争,讲求经世之学。清兵南下时,参加昆山、嘉定一带人民抗清起义。事败后出游华北各地,十谒明陵,所至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还曾纠合同志,垦荒种地,谋兴复明朝,晚年卜居华阴,卒于曲沃。其人学问渊博。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方舆、经史百家及音韵训诂等,均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之风,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在哲学上,赞成“太虚”、“气”、“万物”三者统一之说,反对空谈,提倡学问要“经世致用”。在文学上,要求作品服务于“经术政理”,诗作多伤时感事,表达对明室的眷恋和对清廷的不满。在地理学上,特别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在音韵学上,研读《唐韵》,考订古音,分古韵为十部,在阐明音学源流和分析古韵部目方面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二十一史年表》、《历代帝王宅京记》、《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昆山千墩(今千灯)人。本名继坤,后更名绛,字忠清,再更现名,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顾绍芳孙,徐乾学舅,潘耒师。明诸生。少与归庄豪狂自命,时称归奇顾怪。后入复社,志以经世。崇祯十六年(1643 年)为国子监生。南明福王立,荐授兵部司务,未任。清顺治二年(1645 年)参加昆山、嘉定抗清。唐王遥授兵部职方司主事。以明遗民同归庄等结惊隐诗社。曾六谒明太祖陵,北游齐鲁燕赵,西入关中,居陕西华阴。拒荐博学鸿词。卒于山西曲沃。祀吴郡名贤。博学自成一家,强调经世致用,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力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治经重考据,为清代朴学开山。亦工书画,正书列逸品。诗文沉郁苍凉,著述宏富。著有《亭林文集》《亭林诗集》《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日知录》《音学五书》《左传杜解补正》《九经误字》《二十一史年表》等数百卷。今人辑有《顾炎武全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