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吴承恩
释义
吴承恩(约1500—1582)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市)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少时有文名,屡试不第。嘉靖时举为岁贡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迁居南京,卖文为生。三十九年,任长兴县丞,不久辞职归。隆庆四年(1570)开始撰写《西游记》。另著《花草新编》、《禹鼎志》等,大多散佚。今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续稿》一卷。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曾祖和祖父两世相继为学官,至其父已沦为小商人。承恩少年即有文名。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谓“髫龄即以文鸣于淮,投刺造庐乞言问字者恒相属”。同时又好奇闻逸事,喜读野史稗官。《天启淮安府志》谓其“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但在科举上却屡困场屋,直至嘉靖二十三年(1544)四十余岁时,方考得岁贡生。几年后,他去南京谋事,毫无成就,只得卖文为生。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六十余岁时,才谋得长兴县丞之职,其间又被诬贪赃入狱。冤释出狱,遂拂袖而归。此后虽曾在荆王府任职,不久即归里。由于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故充满愤世嫉俗之情,每作不平之鸣。所著小说《西游记》,清中叶以前一直传为长春真人邱处机作。乾隆末钱大昕、纪昀始辨其讹。其后山阳人丁晏等证为吴氏所作。此外他尚有《禹鼎志》一书,已佚,仅见《禹鼎志序》一篇存其集中,此书亦志怪小说一类。兼工诗文,明陈文烛序其集云:“今观汝忠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微而显,其旨且深。”清郭《灵芬馆诗话》评其诗为“清而不薄,澹而能隽”。他自己也批评“近时学者”“徒谢朝花而不知畜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芬润,即欲敷文陈诗,溢缥囊于无穷也难矣!”既不同于前后七子的规唐摹宋,也不同于公安三袁的浮薄。此外,他还有散曲创作。著有《射阳先生存稿》,其散曲卢前辑入《饮虹簃所刻曲》,题名《射阳先生曲存》。生平事迹见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一二《吴汝忠集序》、赵景深《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年谱》、苏兴《吴承恩年谱》。

吴承恩  1500—1582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祖籍涟水(今属江苏),后迁居山阳(今江苏淮安)。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前后,始为岁贡生,数年后,至京侯选,为长兴县丞,不久,因受诬,拂袖而归。又曾至南京荆王府任纪善之职。以后即漫游江、浙,与文征明、徐中行相友善,以著述为事。承恩少年聪颖,诗文俱工,善谐剧,喜好奇闻传说。所著小说集《禹鼎志》,自序称“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其代表作《西游记》,以唐玄奘西行取经为线索,塑造了孙悟空这个智勇超人,神通广大,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的描写,曲折展现了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揭露和鞭挞,反映了人民敢于反抗封建统治、克服困难、征服自然的斗争精神。此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著有《射阳先生存稿》。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