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释义

吴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02年,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所建。杨行密出身孤寒,唐末参加江淮农民起义。后应募从军,官至庐州(今安徽合肥)刺史,隶于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高骈部将毕师铎得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部将秦彦之助,攻陷广陵(今江苏扬州),囚杀高骈。杨行密兴兵讨伐,将毕师铎、秦彦逐出广陵。秦宗权部将孙儒又围广陵,杨行密兵退庐州。后占据宣州(今安徽宣城),被唐朝任为宁国军节度使。杨行密一面赈济灾民,积蓄力量;一面联合其他藩镇,共制孙儒。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攻杀孙儒,入据广陵,任淮南节度使。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叉一举击败南下的朱全忠军,遂使淮南地区趋于稳定,成为东南强藩之一。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受唐封为吴王。据有今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部分地区。都扬州。杨行密死后,其诸子昏庸无能,遂使大权相继旁落于权臣张颢、徐温、徐知诰等人之手。其间,又将吴王先后改称为大吴国王和大吴皇帝。天福二年(公元937年),终为南唐取代。吴国历四主,三十六年。
相关词:
  • 申公巫臣使吴
  • 伍员奔吴
  • 勾践灭吴
  • 吴起变法
  • 陈胜吴广起义
  • 吴楚七国之乱
  • 吴汉入蜀之战
  • 吴(孙吴)
  • 吴遽起义
  • 晋灭东吴
  • 吴承伯起义
  • 盖吴起义
  • 平定吴元济
  • 吴越
  • 吴越归宋
  • 吴曦之叛
  • 吴奤儿起义
  • 吴淞之战
  • 吴淞铁路
  • 吴樾炸五大臣事件
①先秦国名。姬姓。据载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为使其弟季历能继王位,南奔而建吴国,又称句吴、工吴。初都蕃离(一作梅里,今江苏无锡市东南),后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市)。其地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及安徽、浙江两省的一部分地。春秋后期,国力强盛,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大败楚兵,一度攻破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北纪南城)。其子夫差时,又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求和,然后率兵北上,会诸侯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与晋国争霸。公元前473年为越国所灭。②汉初同姓诸侯王国。高祖十二年(前195)改荆国为吴国,封侄刘濞为吴王,都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辖东阳、鄣郡、会稽三郡五十三城,即今江苏淮河以南和皖南、浙江瓯江流域以北地区。景帝前三年(前154),削吴之鄣郡、会稽郡。吴王濞遂联络楚、胶西、胶东、甾川、济南、赵六国起兵叛乱。濞旋兵败,被杀。国除,地入于汉。③三国之一。公元222年,吴王孙权所建立。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州),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史称孙吴、东吴。统治区域为今长江中下游,南至福建、两广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末帝孙皓天纪四年(280)为西晋所灭。历四帝,五十九年。④唐武德二年(619),李子通据江都(今江苏扬州)称帝,国号吴,建元明政。四年,降唐。凡一主,共二年。⑤五代时十国之一。唐景福元年(892),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始割据江淮。天复二年(902),行密封吴王。天祐十六年(919),杨隆演称吴国王,建国号大吴,年号武义,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占有今安徽、江苏、湖北、江西部分地,共二十九州。天祚三年(937),被南唐取代,吴亡。传四主,共三十六年。⑥元末朱元璋1367年立国称吴,一年后改称明。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