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吕祖谦 |
释义 | 吕祖谦(1137—1181)南宋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字伯恭,其祖吕好问封东莱郡侯,学者称东莱先生。初荫补入官,后举隆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历太学博士,官至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谓“国仇未雪,民力殚尽”,“百弊俱极”(《东莱文集·淳熙四年论断札子二道》),主张抗金、改革弊政。居明招山讲学,晚年办丽泽书院,“四方之士争趋之”,形成“婺学”(又称“吕学”或“金华学派”)。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鼎立为世师”。曾邀朱熹、陆九渊聚会鹅湖,辩论学术。其学调和朱、陆,“并兼取其长”(《宋元学案》卷五十一)而偏于陆。又受永嘉、永康学派影响,“合陈君举、陈同甫二人之学问而一之”(同上)。尚史学。为学主“明理躬行”,提倡经史以致用,为清初浙东学派之先导。著有《春秋左氏传说》、《春秋左氏传续说》、《东莱左氏博议》、《吕氏家塾读书记》、《历代制度详说》等。另编有《宋文鉴》等。 吕祖谦(1137—1181)南宋哲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治今浙江金华)人。隆兴进士。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与朱熹、张栻齐名,人称“东南三贤”,“鼎立为世师”。曾邀集鹅湖之会,力图调和“朱学”和“陆学”之间的矛盾并“兼取其长”,同时又接受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宇宙观上偏重于陆九渊的“心学”,认为“心之为道,岂有彼此之可待乎?心外有道非心也,道外有心非道也”,又说“通天下无非己也”(《东莱左传博议》卷三)。在认识方法上汲取朱熹以“穷理”为本的“格物致知”说,但又提倡永嘉学派的务实作风。主张研究问题“不可有成心”,强调“参合审订”、“再三商榷”。重视民间的实际活动经验,认为“闻街谈巷语,句句皆有可听;见舆台皂隶,人人皆有可取”(《东莱文集·杂说》)。认为认识事物是没有穷尽的,不能对已知的任何事物无所怀疑。天下之大,事物繁多,人们必须不断发现和提出疑难问题,才能逐渐认识事物,故“小疑必小进,大疑必大进,盖疑者不安故而进于新者也”(同上)。赞同胡宏的“天理人欲同行异情”之说,认为“天理在人欲中未尝须臾离也”。但基本上主张“以礼节欲”的儒家传统观点,并由此而达到“纯乎天理”的境界。在教育思想方面,提出“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也”(《东莱文集·大学策问》),认为“大抵为学,不可令虚声多,实事少,非畏标榜之病,当相互激扬之时,本心不实,学问已无本矣”(《东莱文集·杂说》)。重视历史的研究和文献的整理,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强调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就要发愤图强,有所“期”(追求理想),说“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强而止于强,不能保其强”(《东莱博议·葵邱之会》)。认为历史上不论实行“王道”或“霸道”,都要通过人的努力来加以实现,“天下之为治者,未尝无所期也。王期于王,霸期于霸,强期于强;不有一的之,孰得而射之?……志也者,所以立是期也”(同上)。政治上主张抗金和改革弊政,认为当时“实百弊俱极之时”,“国仇未雪”,“邦本未宁”,必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有《东莱文集》、《吕氏家塾读书记》、《东莱左传博议》、《东莱书说》等,还与朱熹合作编有《近思录》。 吕祖谦(1137—1181)宋理学家、文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绍兴二十六年(1156)应福建转运司进士举为首选。隆兴元年(1163)赐进士及第,改左迪功郎。中博学宏词科,授左从政郎改差南外宗教授。乾道五年(1169),差严州州学教授。六年除太学博士,同年十二月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淳熙三年(1176),除秘书省秘书郎兼职如故,以重修徽宗实录。五年(1178)除著作佐郎兼史职,六月兼权礼部郎官。七年主管亳州明道宫。少受家学,长而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后又与朱熹、张栻为友,时称“东南三贤”。为学主“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开浙东学派先声。著有《吕氏家塾读书记》、《东莱左传博议》等。又编有《宋文鉴》、《古文关键》等。其为学有根柢,不涉空谈,故为文闳词辩博,体格豪迈,骏发犀利。朱熹虽与之为友,然病其学太杂,又谓其文字“轻儇”。实乃见祖谦文风,不合朱熹温雅要求,亦可反证其特色。其诗平实,成就逊于文。著有《东莱集》四十卷。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三四、吕祖俭所撰《墓志铭》。 吕祖谦 1137-1181南宋哲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祖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始以荫补官,隆兴年间中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学博士,著作郎、国史院编修官、实録院检讨官。曾参与重修《徽宗实录》,奉命编纂《皇朝文鉴》。后以疾请归,除直秘阁,寻主管冲祐观、淳熙八年(1181)卒,谥曰“成”。力主抗金,“为宋代著名理学家,金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时与朱熹、张栻“鼎立为世师”,人称“东南三贤”。其学术得“中原文献之长”,以史学见长,以杂博著称。他曾邀集鹅湖之会,企图调和朱学与陆学之争,接受永嘉永派思想影响,兼容并蓄,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读阴阳性命之说,重视历史研究,其史学颇具新特色。在文学方面也颇有成就,其散文笔锋犀利,论说透辟。著作有《东莱集》、《吕氏家垫读书记》、《东莱左传博议》、《大事记》等,编有《宋文鉴》、《古文关键》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