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吕留良、曾静之狱 |
释义 | 吕留良、曾静之狱吕留良(1629—1683),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明朝覆灭后,他对清朝的统治强烈不满,具有浓厚的反清意识,官府虽多次征召他出仕,他誓死不从,专门从事著书立说。在他的著作中,以反清为核心思想,主张严“华夷”之别,并向周围的读书人进行宣传。吕留良死后,湖南人曾静读到了他的文章,十分同意其观点,就派人到吕留良的家乡浙江崇德去访求吕氏遗书。随后,曾静和他的门生等广为传播吕留良的主张。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曾静派门生张熙于雍正六年(1728)游说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起义反清。岳钟琪将此事上奏后,雍正一方面表彰岳钟琪的忠心,一方面将曾静、张熙等逮捕严加审讯。 雍正对此案十分重视。他认为,本案中,已死的吕留良才是罪魁祸首,曾静、张熙等是误听流言。在处理时对吕氏家族也不应放过。随后,会审官员即定为:吕留良虽死,仍应开棺戮尸,吕留良之子吕葆中已死,也被戮尸,吕毅中及吕留良门生沈在宽等和刊印、收藏吕留良著作的人均处死,有关案犯的亲属均受株连戍边。曾静、张熙则予以释放。事后,为了消除吕留良思想在社会上的影响,雍正又把吕留良等的言论和他颁发的有关谕旨编辑成书,命名为《大义觉迷录》,颁发到各州府县以及远乡僻壤,作为钦定读物。 乾隆即位后,认为对曾静、张熙的处理不妥,立即将二人处死。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