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吕氏春秋
释义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招集门下宾客辑合百家学说而成。成书于秦始皇八年(前239)。共二十六卷。编排自成体系,分八览、六论、十二纪(今本次序以“十二纪”为首),共一百六十篇。全书“以无为为纲纪”(高诱序),以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为目标。由于其指导思想为网罗百家“集腋成裘”(《用众》),所以保存了先秦各家的许多资料,还有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以及天文、医农、音律等知识。《上德》、《义赏》等篇提出了以“德治”为主,“刑赏”为辅的政治主张。《圜道》、《大乐》等篇阐述了万物“造于太一,化于阴阳”的哲学思想。《离谓》、《淫辞》、《正名》等篇博采先秦名辩思潮中诸家逻辑学说。《适音》、《音律》、《大乐》等篇阐发关于乐的基本思想,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十二纪”的首篇(辑合即为《礼记》中的《月令》),反映了战国时天文、历法、农业知识水平。注释有东汉高诱注,近人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等。校本以清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与近人蒋维乔、杨宽等合撰《吕氏春秋汇校》以及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为佳。
吕氏春秋亦名《吕览》。杂家著作。为秦相吕不韦集门客三千编成。“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史记·吕不韦列传》)。二十六卷。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一百六十篇。因书出众手,各记所闻,被《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类。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亦取墨、法、名、农、阴阳等诸家学说,总结了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之成果,为秦统一天下服务。所涉虽广,但大旨仍如汉高诱《吕氏春秋·序》曰:“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书中保存有许多古代失传的思想史资料。全书体例一致,结构完整,常以议论发端,再以事实及比喻为例证,最后回复立论。语言简洁、生动、形象,说理极富逻辑性。有《刻舟求剑》等寓言故事流传至今。注释本高诱《吕氏春秋注》,有《经训堂丛书》本。通行有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出版;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出版。
吕氏春秋书名。亦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著。共二十六卷。又分八览、六论、十二纪(今本次序以“十二纪”为首),凡一百六十篇。汇集先秦各家言论,以构成取各家之长的统一体系,为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其中保存许多先秦学说、古史旧闻及天文、历算、音律等方面的古史资料。《劝学》、《大乐》等篇保存了儒家有关资料。《十二月令》保存了阴阳家有关资料。《贵生》、《重己》、《情欲》、《尽数》、《审分》保存了道家有关资料。《振乱》、《禁塞》、《怀宠》、《论威》、《简选》、《决胜》、《爱士》保存了兵家有关资料。《上农》、《任地》、《辨土》保存了农家有关资料。注解有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清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清梁玉绳《吕子校补》及《续补》、许维遹《吕氏春秋集解》。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