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陈独秀
释义

陈独秀1879—1942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委员”和“书记”。著有《独秀文存》。1941年出版《从国际形势上观察中国抗战前途》。卒后他人编有《陈独秀的最后论文》等。
原名:乾生
家谱名:陈庆同
初字:重甫
字:仲子、重辅
号:仲甫、实、实庵
别号:由已、仲山、陈由已、独秀山人、独秀山民、熙洲仲子
笔名:三户、三爱、山民、双林、水、孔甲、由已、只眼、记者、老辅、仲、仲实、仲辅、仲瘦、众甫、庆国、秀、实、实同、灵福、陈老二、陈仲、陈由已、陈仲山、陈仲甫、陈仲辅、陈重辅、灵福、明宜、季丹、笑庵、独秀、独秀山民、诚斋、春水、儿、顽石、致中、翁实、笑庵、高垣辅、雪衣、程志孟、熙洲种子、撒翁、CC、CC生、T.S
化名:王坦甫、方桓甫、陈铎生、明宜、季丹、高坦甫、高坦辅
英文名:T.S. Chen
俄文名:Чен-До-Шин
人称:陈老二
别名:陈冲、陈冲子
影射名:田义美

陈独秀1879—1942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原名庆同,又名乾生,字仲甫,常用笔名山民、由己、只眼、实庵等。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在安徽创办《安徽俗话报》,公开揭露清王朝的卖国罪行,组织了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团体一《岳王会》。1915年起在上海主编《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它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文科学长。1918年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民主与科学,主张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运动,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抨击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1919年积极投入了五四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6月11日,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捕。释放出狱后,在上海继续办《新青年》。1920年在上海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并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被选为中央局书记。1922年9月,主持创办了《向导周报》。从1920年至1923年期间,先后在《新青年》等报刊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党的第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和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对他进行了批判,被撤销总书记职务。但他仍坚持错误,在党内成立小组织,进行反党活动。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后和托派组织相结合,1931年5月,被中国托派组织推为总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8月出狱。1942年于四川江津病逝。

陈独秀

陈独秀评论
陈独秀先生辩诉状
实庵自传
陈晓东
陈独秀
陈独秀
北平东亚书局1933年3月版256页
1933年影印本14页
广州亚东图书公司1938年版36页,(台
湾)传记文学杂志社1967年版127页
陈独秀与所谓托派问题
陈独秀的最后见解
陈独秀问题批判资料
尼司
陈独秀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革命史教研室编
新中国出版社1938年版77页
(香港)自由中国出版社1950年版54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9年8月版
陈独秀自述 (台湾)王家出版社1968年版123页
陈独秀年谱
新文化运动前的陈独秀
陈独秀研究参考资料汇编
郅玉汝
陈万雄
(香港)龙门书店1974年9月版168页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155页
(台湾)亚东图书馆1980年版156页
后期的陈独秀及其文章选编
陈独秀研究参考资料(第一辑)
张永通 刘传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236页
安庆市历史学会、安庆市图书馆编印1981
年1月版232页
陈独秀被捕资料汇编
陈独秀评论选编
强重华等
王树棣等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266页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版上册486
页、下册523页
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
“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的特征
陈独秀思想的转变
试论李大钊和陈独秀的不同道路
如何评价陈独秀的功与过?
陈独秀在安徽
曾乐山
张毕来
棘人
闻周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版151页
光明日报1955年6月7日
*自立晚报1963年5月21—23日
吉林日报1979年5月5日
解放军报1979年11月19日
安徽日报1980年2月14日
从陈独秀的封建家长作风谈起
陈独秀与封建主义
红楼两巨人(李大钊和陈独秀在建党初期)
张静如
王开玉
光明日报1980年7月22日
安徽日报1980年11月10日
人民日报1981年6月30日,新华文摘
1981年8期
辛亥革命时的陈独秀
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出京
陈独秀先生在红楼的日子(红楼感旧录之一)
王中义
黄真
罗章龙
安徽日报1981年10月14日
北京日报1982年2月14日
团结报1983年6月4—25日,新华文摘
1983年8期
沈尹默与李大钊和陈独秀的交往
陈独秀在南京狱中
时人汇志——陈独秀
戴自中
严军
团结报1984年12月29日
南京日报1985年11月20日
国闻周报1927年4卷14期、1932年9卷
45期
陈独秀案开审记
陈独秀访问记
陈独秀先生晚年的思想
“五四”前后的陈独秀思想
略论陈独秀的一生
记者
少汤
郑学稼
谈阳
陈善学
国闻周报1933年10卷17期
国闻周报1937年14卷40期
民主与统一1946年7期
史学集刊1956年2期
历史教学问题1958年2期

五四时期的李大钊和陈独秀
陈独秀前期思想的剖析
陈独秀
试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的发展
记陈独秀(上、下)
实庵自传
关于陈独秀的最后意见
办青年杂志前陈独秀生活的片断
中共始祖李大钊与陈独秀遗事
辛亥革命以前的陈独秀
陈独秀的壮年(1889—1916)
陈独秀(1879—1942)
彭明
孙思白
陈敬之
胡华
陶希圣
陈独秀
山人
郑学稼
缙山
王健民
王健民
历史研究1962年6期
历史教学1963年10期
*畅流1964年30卷2期
教学与研究1964年3期
*传记文学1964年5卷3、4期
*传记文学1964年5卷3期
*醒狮1965年3卷6期
*传记文学1968年13卷4期
*万人杂志周刊1969年86期
*传记文学1972年20卷5期
*传记文学1972年21卷2期
*传记文学1974年24卷5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190页
胡遗和陈独秀——五四与新文化运动之二
略论陈独秀
最后见解陈独秀
略谈五四时期陈独秀文化思想
有关陈独秀生平的补充资料
五月号专题人物:陈独秀
陈独秀的就逮、起诉与判刑——四十五年前一
宗危害民国案件
李霜青
张圻福
胡乐翁
朱月瑾
沈云龙
任卓宣等
王健民
*中外杂志1976年20卷1期
江苏师范学院学报1976年3期
*艺文志1976年124期
南京大学学报1977年1期
*传记文学1977年31卷2期
*传记文学1977年30卷5期
*传记文学1977年30卷6期
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
评陈独秀的思想演变
谈谈对陈独秀评价问题的一些看法
略谈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的作用
怎样评价五四时期的陈独秀?
五四时期陈独秀在上海的革命活动(资料选
编)
尹雪曼
魏知信
范崇山 苏鹤虎
胡邦宁
时进 徐华国
姜沛南 张统模
*国魂1977年379期
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2期
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3期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1期
社会科学(上海)1979年1期
社会科学(上海)1979年1期
问题人物陈独秀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
陈独秀和文学革命
辛亥革命时期的陈独秀
《新青年》和陈独秀
对五四时期的陈独秀的几点认识
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的探讨
试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思想变化和历史功绩
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历史地位
陈独秀、李大钊与新文化运动——纪念五四运
动60周年
谢康
高潮 朱杨桂
李恺玲
沈寂
李振民
陈然英
晓然
饶良信
朱玉湘 吕伟俊
陈志凌 贺扬
*中外杂志1979年25卷1期
新疆大学学报1979年1、2期
武汉师院学报1979年2期
江淮海坛1979年2期
西北大学学报1979年2期
北京师院学报1979年2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2期
黑龙江大学学报1979年2期
文史哲1979年2期
郑州大学学报1979年2期
关于陈独秀的评价问题——历史系76级师生
讨论综述
 四川大学学报1979年2期
略论陈独秀
对陈独秀评价的评价——兼论五四时期陈独秀
的历史地位
刘运祺
杜文君 王维礼等
江西大学学报1979年2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2期,纪念五四
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二)第
51页
五四时期和党建立时期的陈独秀
我所知道的陈独秀
林为才
包惠僧
广西大学学报1979年2期
党史研究资料1979年3、5、8期,“一大”前
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资料
选编(二)第382页,包惠僧回忆录第
365页,党史研究资料第1集第107页,
楚晖第1辑第86页
陈独秀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的民主与独裁
沙似鹏
赵少荃
复旦学报1979年3期
复旦学报1979年3期

陈独秀与《新青年》宁树藩复旦学报1979年3期,新华月报1979年
5期
试评五四时期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陈独秀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
“五四”与建党时期的陈独秀
应当全面地历史地评价陈独秀
五四后期的陈独秀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略论陈独秀
论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建党初期的陈独秀
陈独秀和《新青年》
杨荣华
王树芹
陈道源
李淑媖
王洪模 林茂生
沙健孙
徐光金
李慎兆
冯建辉
丁守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3期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3期
江西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3期
厦门大学学报1979年3期
教学与研究1979年3期
北京大学学报1979年3期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3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3期
历史研究1979年4期
历史研究1979年5期,中国近代史论集第
147页,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
论会论文选(二)第1页
略谈陈独秀林茂生等历史教学1979年5期,新华月报1979年
7期
关于陈独秀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学术动态)高军 姜华历史教学1979年5期,新华月报1979年
9期
陈独秀的名、字、生年和留学学校
评陈独秀的早期历史功绩
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思想评价
陈松年同志谈陈独秀
史谭
宋镜明 马建离
学术研究1979年5期
武汉大学学报1979年6期
国内哲学动态1979年7期
党史研究资料1979年15期
陈独秀被开除出党以后
陈独秀是反封建文学革命的先驱
回忆父亲陈独秀
陈独秀能论定为“反革命”“叛徒”吗?
回忆和陈独秀的两次会晤
陈独秀和《安徽俗话报》
夏立华
刘孝良
陈松年
夏立平
彭健华
任建树等
党史研究资料1979年15期
艺谭1980年试刊号
党史资料丛刊1980年1辑
党史资料丛刊1980年1辑
党史资料丛刊1980年1辑
党史资料丛刊1980年1辑,历史论丛第1
辑第342页
关于陈独秀生平、家世和在安徽活动的几点补
王开玉江淮论坛1980年1期
陈独秀和《安徽俗话报》
试评陈独秀的功与过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党的“一大”陈独秀为什么能当选为总书记?
关于陈独秀历史评价的一点质疑——与张静如
同志商榷
沈寂
邬国勋
杨若
甘火生
王树芹
安徽革命史研究资料1980年1辑
岳阳师专学报1980年1期
喀什师院学报1980年1期
宜春师专学报1980年1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1期
陈独秀褒贬小议
陈独秀和“二次革命论”
陈独秀与托派
邬朝敏
李体昱
王易琳
昭通师专学报1980年2期
菏泽师专学报1980年2期
安徽大学学报1980年2期,新华月报
1980年9期
陈独秀是否是汉奸问题的探讨
略论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评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
对陈独秀生年的一点补证
中国共产党建党人之一陈独秀生平
关于陈独秀的几个问题
我和陈独秀
陈独秀笔名辑录(小资料)
安徽省中共党史研究会1980年年会上有关研
究陈独秀的论文情况(简讯)
孙其明
黄平权
陈善学
张纪
王树棣
汤宝一
许德珩
安徽大学学报1980年2期
学术研究辑刊1980年2期
安徽大学学报1980年3期
学术研究1980年3期
百科知识1980年4期
群众论丛1980年4期
党史研究1980年4期
安徽革命史研究资料1980年4辑
安徽革命史研究资料1980年4辑
关于陈独秀家世、早期活动资料专辑
关于陈独秀家庭情况和早期活动的资料
 安徽革命史研究资料1980年4辑
安徽革命史研究资料1980年4辑

评陈独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
如何认识开除党籍后的陈独秀
陈独秀著、译、书信系年目录
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思想变化
沈尹默与陈独秀
陈独秀何时称为党的总书记?
杨荣华
张巨浩
林茂生等
王永春等
楼鉴明
韩泰华等
安徽大学学报1980年4期
求是学刊1980年4期
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4期—1983年5期
党史研究1980年5期
复旦学报1980年5期
新时期1980年5期,党史研究资料1980
年10期
陈独秀和上海亚东图书馆
我所知道的陈独秀
汪原放
濮清泉
社会科学(上海)1980年5期
*中报月刊1980年5—8期,全国文史资料
选辑第11辑第27页
新文化时期的陈独秀
《吴虞日记》摘录——有关陈独秀活动的一些资
王德昭*史潮1980年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10期
濮著《我所知道的陈独秀》纠谬(上、下) *中报月刊1980年10、11期
我和陈独秀
旧案新考——关于王明、康生诬陷陈独秀为“汉
奸”的问题
沈尹默遗著
唐宝林
*中报月刊1980年11期
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16期
陈独秀在抗战时期的政治言论
关于陈独秀逝世时间
张永通等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16期
党史资料丛刊1981年1期
试论陈独秀的转变
陈独秀第一次来武汉
早期陈独秀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
陈独秀1923年在广州的一段史事
论陈独秀
评大革命失败后的陈独秀
试论南陈北李——写于建党60周年
陈独秀在建党时期二三事
有关陈独秀的两条资料
辛亥革命前后的陈独秀
陈独秀在北大
陈独秀在清末创办的《安徽俗话报》
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前的革命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的陈独秀
陈独秀在建党初期的历史作用
重评五卅运动中的陈独秀
试论陈独秀与托派的关系
鲁迅与陈独秀
陈独秀与章士钊
王洪恩
张影辉
刘孝良
杜永缜
才树祥
李淑媖
侯新夷
陈绍康 邱作健
金杏邨
吴根樑
杨淑娟等
王树棣
任建树
黄清根
韩忠
郭绪印
唐宝林
张利群等
沈寂
辽宁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1期
武汉大学学报1981年1期
江淮论坛1981年1期
文史通讯1981年2期
北京财贸学院学报1981年2期
厦门大学学报1981年2期
内蒙古大学学报1981年3期
社会科学(上海)1981年3期
安徽革命史研究资料1981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81年3期
文物天地1981年3期
文物天地1981年4期
社会科学(上海)1981年5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5期
党的生活(上海)1981年6辑
历史教学1981年6期
历史研究1981年6期
汾水1981年10期
社会科学研究参考资料(四川)1981年34
陈独秀倡导体育
浅谈五四时期和党的创立时期的陈独秀
评托陈取消派
独秀陈先生病逝始末记
陈独秀家庭情况简述
略论陈独秀的后期思想
陈独秀后期行踪
沈寂
赵崇田
魏知信
何之瑜
张湘炳
周九皋
唐宝林
安徽体育史料1982年1辑
天津商学院学报1982年1期
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1期
党史资料丛刊1982年3辑
党史资料丛刊1982年3辑
天津师专学报1982年3期
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3期,党史研究资料
第4辑第680页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伦理思想和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思想浅析
辛亥革命前后陈独秀的政治表现
陈独秀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略论陈独秀早期思想的两个转变
沈尹默与陈独秀
石毓彬
田克深
郭绪印
任建树
张文涛
沈邱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3期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4期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4期
党史资料丛刊1982年4期
厦门大学学报1982年4期
西湖1982年11期

党的“一大”后陈独秀回沪时间考陈绍康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11期,党史研究资
料第4辑第324页
陈独秀的生卒年问题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当之无愧的领袖
陈独秀转向托派和被开除出党问题剖析——兼
评陈独秀给中央的三封信
何守义
成生
张君唐宝林
党史研究1983年1期
承德师专学报1983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83年2期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思想转变
浅谈第一次国共革命战争时期的陈独秀和共产
国际
任建树
张树宣
党史资料丛刊1983年2期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3期
也谈陈独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
陈独秀的生年不是一八七九年,而是一八八○
史月廷
刘益涛
齐鲁学刊1983年3期
学术研究1983年3期,新华文摘1983年
8期
陈独秀为什么在中央“一大”当选为书记
陈独秀由粤回沪二三事
对陈独秀生年的再次补证
启蒙运动中的陈独秀
1920年初陈独秀两次离京南下的经过
陈独秀第一次留日考
陈独秀编写《中国文字说明》的一则史料
陈独秀生年考订
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是被撤消的吗?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评陈独秀在历史上的功过罪
陈独秀与“中山舰事件”
陈独秀生年考证
陈独秀早期资料补絮
五四时期陈独秀在青年中的活动
试论1932年陈独秀的被捕
陈独秀三次来广东的贡献
陈独秀的生平和家世——访问陈松年及有关人
士的记录
刘舜辉
陈绍康
刘益涛
陈国样
张统模
沈寂
韩森
刘益涛
景北记
李永堂
李卫东等
田式祖
侯稚华
张湘炳
陈绍康
张君
沙东迅
(日)横山宏章著
陈平景译
江西大学学报1983年3期
党的生活(上海)1983年3期
学术研究1983年3期
*中国论坛1983年16卷3期
党史资料丛刊1983年4期
近代史研究1983年4期
历史档案1983年4期
文献和研究1983年4期
晋阳学刊1983年5期
实践1983年9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1期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1984年1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84年2期
上海青运史资料1984年3辑
近代史研究1984年5期
广州研究1984年6期
*中报月刊1984年51期
陈独秀晚年思想评析(上、下)
论陈独秀出狱后的托派问题
早期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与中国托派——陈独秀被开除出党后思
想演变分析
双山
任振河
刘孝良
刘孝良
*中报月刊1984年53、54期
党史研究1985年1期
江淮论坛1985年1期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5年1期

陈独秀出狱后绝无复回中共的愿望
“五四”文学革命中的陈独秀
陈独秀
郑超麟
吴泰昌 孙玉石
李子谦
*中报月刊1985年69期
文艺论丛(8)第181页
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384页
陈独秀(1879—1942)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592页
建党初期的陈独秀冯建辉中共党史研究论文选(上册)第58页,纪念
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
(二)第36页
论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的转变
陈独秀(1879—1942)
陈独秀(1880—1942)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驰驱甘入棘荆地——“五四”新文化的旗手陈独
张云
曾乐山
张敏孝
邵德门
李书源
中共党史文集第206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29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273页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第369页
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第486页
陈独秀
五四时期的鲁迅和陈独秀
陈独秀
张静如
彭明
李立明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下册)第387页
中国近代史论文集第168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357页,现代中
国作家评传(一)第25页
五卅运动中的陈独秀郭绪印中国现代史学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
编第218页
陈独秀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
新旧激战大举旗——五四时期的陈独秀
辛亥革命前后的陈独秀
陈独秀
陈独秀
王凌云
胡华 彭明
黄真 姚维斗
张超
贾逸君
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1卷第174页
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第101页
五四群英第32页
中华民国史文集第39页
中华民国名人传(下册)文学第24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4页
政治怪杰陈独秀
陈独秀
陈独秀
新闻界名人介绍:陈独秀(1879—1942)
胡紫萍
阿英
陈敬之
中国政治人物第168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19页
*中国新文学的诞生第145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3)第578页
“五四”文学革命中的陈独秀
陈独秀
陈独秀、李大钊
陈炯明与陈独秀
有关陈独秀生平的几个问题与我的看法
陈独秀
论陈独秀在建党中的作用
吴泰昌 孙玉石
庄葳
吴相湘
吴相湘
沈云龙
吴相湘
王树棣
文艺论丛(8)第181页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307页
*民国人和事第137页
*民国人和事第145页
民国史事与人物论丛第113页
*民国百人传第3册第85页
北京大学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论
文集第119页
李大钊同志护送陈独秀出险
对《我所知道的陈独秀》的订正两则
陈独秀生平二三事及其他
陈独秀生平点滴
陈独秀故居
关于陈独秀自撰的《辩诉状》(附录陈独秀自撰
辩诉状)
高一涵
李永璞 陈长松
郭因
石元皋
李帆群
沈寂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61辑第61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94辑第248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31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46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56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59页
陈独秀生平事迹及病死江津前后拾零
我在江津参加陈独秀葬礼的点滴回忆
论“五四”和党创立时期的陈独秀
罗树乾
邓敬苏
王金铻
江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7页
江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第76页
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
(二)第65页
论五四时期的李大钊和陈独秀陈善学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
(二)第164页
陈独秀与新思想
陈独秀在芜活动片断
李达
姚永森
李达文集第1卷第6页
芜湖文史资料第1辑第108页

陈独秀
陈独秀
陈独秀先生评传
陈独秀与“两个中国”
陈独秀与托派
陈独秀(1879—1942)
关于陈独秀
陈独秀与共产党
陈独秀的一生及其政治思想
卯字号的名人(二)
陈独秀晚年生活(附:陈独秀抗日战争时期文
章、讲演、书信、编目)
胡遯园
郭湛波
王森然
吴相湘
郑超麟
编纂组
王唯廉
王唯廉
郅玉汝 吴竞成
周作人
张永通 刘传学
*贤不肖传第18页
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第100页
近代二十家评传第249页
近代史事论丛第1册第7页
郑超麟回忆录第246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4册第455页
现代史料第1集第122页
现代史料第1集第127页
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6辑第226页
知堂回想录第354页
重庆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第116页
我之爱国主义
陈独秀
陈独秀被开除出党以后
陈独秀案
鲁迅和陈独秀
陈独秀与《新青年》
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剖析—兼论陈独秀右倾机
会主义思想原由
陈独秀
莫洛
夏立华
傅斯年
彭定安 马蹄疾
俞家庆
洪子杨
独秀文存第1卷第85页
陨落的星辰第120页
党史研究资料第1集第124页
傅斯年全集第5册第93页
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上卷)第229页
编辑记者一百人第1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论文选辑中共党史论
丛第4集第41页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
罗章龙椿园载记第24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卷第262页

陈独秀

陈独秀年谱:1879—1942
陈独秀书信集
陈独秀年谱
陈独秀传——从秀才到总书记
陈独秀评传
王光远编
水如编
唐宝林 林茂生编
任建树
李洪钧
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381页
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525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41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715页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361页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
破屋春秋:陈独秀一家人
孤独的黄昏:陈独秀的晚年生活
独自风流:陈独秀秘史
陈独秀
陈独秀印象
陈独秀与中国名人
陈独秀与瞿秋白
终身的反对派:陈独秀评传
陈独秀传
陈独秀传
陈独秀研究(1)
陈独秀大传
陈独秀的最后十年
陈独秀传奇
陈独秀和苏曼殊的友谊
一代伟人的失落
“五四”学术讨论会上关于陈独秀评价的几种意
王学勤
吴 晓
朱克岩
吴 晓
杨扬编
陈木辛编
朱 洪
唐宝林 陈铁健
朱文华
朱 洪
贾兴权
沈 寂主编
任建树
张宝明
吴 晓
文 伟
李 宏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212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02页
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192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11页
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195页
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233页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414页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393页
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426页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88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592页
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423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730页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375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512页
团结报1986年5月3日
人民日报1990年10月28日
哲学研究1979年6期
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九一九年七月十四日)
陈独秀等为易白沙蹈海致易培基函
《陈独秀遗简》
评《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陈独秀》
毛泽东
邢建榕编选
吴文质辑注
(美)J·E·谢里登
著 张 霞译
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1981年6期
历史档案1984年3期
安徽史学1985年1、3、6期
党史通讯1985年5期
毛泽东与陈独秀早期关系之考察
五四时期陈独秀被捕档案汇编
东渡前后——早期陈独秀思想变化之管见
陈独秀生平思想的四个转变
略论陈独秀的取消主义
简论陈独秀的前期哲学思想
关于陈独秀的一封信
“一二八”前后的陈独秀
论陈独秀在我国戏曲改革史上的地位
陈独秀《感怀》二十首笺释
陈独秀体育思想探析
陈独秀和他的《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陈独秀庚戌《感怀》二十首
五四时期思想文化领空的三颗亮星及其变
迁——论鲁迅与李大钊、陈独秀
唐春元
刘 苏
何继良
刘 放
王巍一
许全兴
周天度
唐宝林
张湘炳
王训昭
张 宁
黄克剑
陈独秀
彭定安
安徽史学1985年6期
北京档案史料1986年1期
档案与历史1986年1期
佛山师专学报1986年1期
镇江师专学报1986年2期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年2期
近代史研究1986年3期
党史研究资料1986年3期
暨南学报1986年3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3期
安徽体育史料1986年3期
读书1986年3期
华东师范大学1986年3期
锦州师院学报1986年3期
大革命的失败与陈独秀封建家长制思想
陈独秀和孙中山
试析陈独秀“二次革命”思想的演变
飘零枯叶度残秋——陈独秀在江津
从《安徽俗话报》看陈独秀早期的民主与科学思
卢亚东
王光远
陈少晖
黄永盛等
张湘炳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4期
北京档案史料1986年4期
镇江师专学报1986年4期
党史文汇1986年4期
浙江学刊1986年5期
关于陈独秀一九三七年出狱后与中国共产党发
生联系的有关情况
阎建琪党史通讯1986年5期
试论陈独秀在建党中的历史作用
陈独秀与托洛茨基关系新探
贾 玲
(联邦德国)彼
得·库富斯著
范 华编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6期
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6年7期
从湖南建党前陈独秀对毛泽东的影响看毛泽东
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间
皇险梦湖南党史通讯1986年8期
论陈独秀出南京监狱到离武汉前的政治倾向
陈独秀对文学革命的创导和影响
陈独秀与《安徽俗话报》
陈独秀晚年在江津生活片断(1、2)
西学东渐与陈独秀对西方化的态度
陈独秀对无政府主义的批评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如何认识陈独秀的一生——与王洪模同志商榷
陈独秀与辛亥革命
陈独秀与鲁迅兄弟
胡适、陈独秀、鲁迅——五四回想之三
文学革命中的陈独秀
评陈独秀对抗战前途的分析
进化论是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思想的主线
陈独秀在党内任职称谓的演变
评抗日战争时期的陈独秀
略论陈独秀的早期思想
试论陈独秀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
变(上、下)
赵洪涛
吴 康
马光仁
黄永戤等
易升运等
赵德教
罗祥凤
李卫东等
耿 易
经盛鸿
李泽厚
王训昭
田式祖
张洪波
涂克明
翁英豪
荆忠湘
四 夫
党史研究资料1986年8期
江汉论坛1986年9期
新闻大学1986年12期
志苑1987年1、2期
江淮论坛1987年1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1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1期
长春师院学报1987年2期
杭州师院学报1987年2期
艺谭1987年2期
福建论坛1987年2期
求索1987年3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3期
江淮论坛1987年3期
党史资料通讯1987年3期
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科)1987年总3期
齐鲁学刊1987年6期
党史资料通讯1988年1、2期
评论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前后陈独秀对蒋介
石的认识
郭绪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1期
晚年陈独秀政治思想之我见
关于陈独秀“回党工作”问题的探索
我所知道的陈独秀
陈独秀在北京
浅谈陈独秀民主思想之形成
后期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时期的陈独秀
浅析陈独秀转向托派的原因
试论“南陈北李”在建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陈独秀与中山舰事件
陈独秀在江津
陈独秀为国民党设计的一条“正轨”
夫子庙走出位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陈独秀在广东
陈独秀与汪孟邹
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右倾错误对陈独
秀“二次革命论”形成的影响
阿明布和
克 藻
濮清泉
王光远
高回荣
王学勤
陈善学
彭秀珍
杨军武
王学勤
周显军
贾立臣
邓小文
沙东迅
文 伟
王焕庆
内蒙古师大学报1988年1期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8年2、3期
云南文史丛刊1988年3期
北京档案史料1988年3期
绍兴师专学报1988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88年4期
文史哲1988年4期
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4期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4期
复旦学报1988年5期
名人传记1988年5期
近代史研究1988年6期
南京史志1988年6期
岭南学刊1988年6期
名人传记1988年7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1期
论五四前后陈独秀思想的轨迹
吴虞、陈独秀与《新青年》
陈独秀之子陈松年谈——在陈独秀及其家庭方
面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曾凡英等
李海金
倪 斌
自贡师专学报1989年1期
成都文物1989年1期
志苑1989年1期
试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思想根源
谈陈独秀一九一九年和一九三二年的两次被捕
为什么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观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哲学思想述评
民主、科学的旗帜与陈独秀
陈独秀与中国传统文化
陈独秀在上海住过的地方
陈独秀胡适文化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陈独秀教育思想刍议
国民性批判与陈独秀的命运
郑延泽等
于建胜
彭 明
张洪波
季甄馥
黄德渊
许全兴
郑超麟
黄前深
张静芳
程 农
许昌师专学报1989年1期
青岛师专学报1989年1期
民国档案1989年2期
安庆师院学报1989年2期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2期
安徽师大学报1989年2期
孔子研究1989年2期
档案与历史1989年2期
安徽大学学报1989年2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2期
安徽师大学报1989年2期
胡适、陈独秀、鲁迅对五四新文学贡献之比较
谈谈陈独秀与传统文化
陈独秀反“灵学”中的一元论思想及其渊源
陈独秀的“最后之觉悟”与我们的觉悟
独秀先生祭——谨以此文献给已逝方生、未来
九州的国魂
惠振宇等
张静芳
程 钢
钱 逊
晦鸣圆人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9年2期
辽宁大学学报1989年2期
清华大学学报1989年3、4期
清华大学学报1989年3、4期
当代青年研究1989年3期
五四时期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中的陈独秀
叱咤风云的早期陈独秀
由文学革新到文学革命——谈辛亥革命时期陈
独秀的文学活动
黄志斌
唐宝林
王立兴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3期
民国春秋1989年3期
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3期
早期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开放意识探析
论陈独秀早期的编辑出版活动
论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陈独秀与中国现代社会科学
陈独秀是“二次革命”论者吗?
关于陈独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评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
陈独秀当选为党的“一大”书记是历史的必然
陈独秀遗诗辑存
略论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陈独秀赶考
陈独秀在五四
试论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历史作用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冲突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近十年对陈独秀的评价
陈独秀文化思想初探
陈独秀功过评述
试论建党时期陈独秀和李达的关系
陈独秀等人提出共产党人退出国民党史实的新
佐证
张应生
黄勤堂等
张湘炳
胡 明
赵洪涛
李绪基
陆水明
李会春
孙文光辑
刘卫国
刘志桂
唐宝林
施凤堂
李 宏
李鸿钧
唐宝林
黄 伟
杨鸿声
陈 挥
袁南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9年3期
编辑学刊1989年3期
安徽史学1989年3期
河北学刊1989年3期
理论内参1989年3期
史学月刊1989年4期
争鸣1989年4期
牡丹江师院学报1989年4期
安徽师大学报1989年4期
岭南学刊1989年4期
名人传记1989年5期
百科知识1989年5期
求实1989年5期
党史文汇1989年6期
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6期
群言1989年9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1期
贵州大学学报1990年1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1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0年2期
陈独秀的忘年恋情
试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文化思想
试论陈独秀第一次被捕及政治主张
简评陈独秀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独秀最先完整提出三大政策概念
对陈独秀和托洛茨基等要求中共退出国民党问
题的探讨
张宝明
杨述文
李会春
王树棣
夏洪跃
袁南生
妇女生活1990年3期
宁夏大学学报1990年3期
牡丹江师院学报1990年3期
晋阳学刊1990年3期
安徽党史研究1990年4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0年5期
陈独秀五次入狱与出狱
陈独秀认识李大钊时间考
陈独秀早期的革命生涯
陈独秀与苏曼殊
台静农初会陈独秀
陈独秀与国共党内合作
陈独秀1924年没有提出共产党人退出国民党
陈独秀研究综述
时代与新文化思想——五四前期陈独秀的文化
意识
陈国清
胡寄樵
卞慧明编译
徐重庆
晓 闻
郑超鳞
张晓峰
唐宝林
郭若平
文史杂志1990年5期
近代史研究1990年5期
名人传记1990年5期
名人传记1990年6期
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0年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0年9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0年11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1年1期
李大钊陈独秀经济思想发展轨迹的比较分析
陈独秀关于农民问题的早期主张——《中国农
民问题》述评
齐 宇
刘本恭
延安大学学报1991年1期
河南大学学报1991年1期
酒旗风暖少年狂——忆陈独秀先生
评史学界在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问题上的争论
台静农
唐宝林
新文学史料1991年2期
中共党史研究1991年2期
陈独秀“五四”前后的两次思想转变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关于陈独秀的一则重要史实辨正
再论五四前期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论陈独秀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陈独秀主张“全盘西化”辨析
陈独秀早期建党思想探索
陈独秀和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分歧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探源
陈独秀爱国思想述评
建党时期陈独秀研究述评
1923—1925年陈独秀的思想变化探微
陈独秀没出席“中共一大”的原因
超越个人主义——五四时期陈独秀伦理观演变
述评
蒋贤斌
王光远
王学勤
朱寒冬
魏知信
宋仲福
施昌旺等
桂新秋
罗玉明等
柯有华
任建树
肖贵清
王其彦
陈辛儿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2期
北京档案史料1991年2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3期
安徽史学1991年3期
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3期
西北师大学报1991年3期
安徽史学1991年3期
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3期
安徽史学1991年3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3期
文史哲1991年3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4期
齐鲁学刊1991年4期
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6期
重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中共党史人物传不能没有陈独秀
试论陈独秀对北伐的态度问题
陈独秀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探索的功过
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发展轨迹述评
陈独秀的“国民革命”前途观——兼论陈独秀的
“二次革命论”问题
郭绪印
胡绳玉
胡庆云
杨荣华
徐黎铃
文培森
学术月刊1991年7期
学术月刊1991年11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11期
安徽党史研究1992年1期
史学月刊1992年1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1期
评20年代末陈独秀与中共中央的争论
也谈陈独秀认识李大钊的时间
关于识别陈独秀笔名的几点意见——兼答吴稚
甫同志
任建树
朱文通
任建树
近代中国1992年2辑
近代史研究1992年2期
民国档案1992年2期
陈独秀和建党时期的工人运动
辛亥革命前的陈独秀
陈独秀与黄远生:《文学革命论》来源考
陈独秀的“国民革命”观
论“五四”时期陈、胡合作的思想基础
评“西湖会议”前中共和陈独秀对国共“党内合
作”形式的态度
高 军
沈 寂
沈永宝
东方朔
欧阳哲生
韦祖松
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2期
学术界1992年3期
复旦学报1992年3期
齐鲁学刊1992年3期
安徽史学1992年4期
安徽党史研究1992年4期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三个来源
陈独秀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评析
陈独秀对西安事变的喜怒哀乐析
陈独秀留学问题再考
党内合作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略论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形成的原因
评《陈独秀评传》
理论的分析与思想的力量——李大钊陈独秀接
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若干思想倾向之比较
王献玲
张洪波
张为波
沈 寂
阎树恒
段治文 钟学敏
地 诗
李 帆
北京党史研究1992年4期
孔子研究1992年4期
档案史料与研究1992年4期
安徽史学1992年4期
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4期
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5期
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5期
吉林大学学报1992年5期
毛泽东与陈独秀
远东民族大会之前陈独秀对中国革命两步走的
认识
徐光寿
张治安
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6期
重评大革命时期陈独秀要求退出国民党问题
第二届陈独秀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独秀与党的早期组织建设
关于捕捉陈独秀的捕房及地点的订正
论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发起人的主观条件
评陈独秀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
评陈独秀的婚姻家庭观
陈独秀、青年毛泽东文化政治思想之比较
苏开华
唐宝林
苏开华
葛庆丰 王福涛
唐志勇
陆文陪
徐光寿
朱寒冬
争鸣1992年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7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12期
上海党史研究1993年1期
山东师大学报1993年1期
西北师大学报1993年1期
安徽史学1993年1期
安徽史学1993年1期
陈独秀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透视
陈独秀在建党时期对社会主义的批判
陈独秀早期妇女解放思想论
陈独秀晚年客观主义问题初探
试论陈独秀的早期经济思想
谈陈独秀的“二次革命”与“一次革命”——兼与
罗玉明、杨明楚、邓野同志商榷
阿明布和
黄德源
张连波
阿明布和
王 斌
苏长聚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3年1期
安徽师大学报1993年1期
河南大学学报1993年1期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3年1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3年1期
安徽史学1993年1期
关于陈独秀一段话的争论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研究
陈独秀与安徽拒俄运动
试论陈独秀“改造国民性”的主张
从《独秀文存》看“五四”新词汇的特点
论建党前夕陈独秀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批判
陈独秀论中国人的“国民性”
试论中共成立前陈独秀的国民性思想
试论陈独秀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思想
陈独秀墓的变迁
孙中山与陈独秀
1920年陈独秀建立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兼
谈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问题
唐宝林
唐恒博
张湘炳
陆文培
吴欣欣
万尚庆
唐宝林
张国星
王献玲
树 艺
任建树
任武雄
党史研究资料1993年2期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2期
安徽史学1993年2期
中共党史研究1993年2期
安徽史学1993年3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3年3期
安徽史学1993年3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3年3期
北京党史研究1993年3期
近代中国1993年3辑
近代中国1993年3辑
党史研究资料1993年4期
评陈独秀晚年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判断
陈独秀对联合战线的歧见
浅议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中国革命前途问题的
认识
荆忠湘
沈 寂
陆文培
齐鲁1993年4期
江淮论坛1993年4期
安徽党史研究1993年4期
诗人陈独秀和他的诗
陈独秀与李大钊比较研究
论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全民政治思想
陈独秀与基督教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特点
评陈独秀的民族观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内在矛盾及历史评价
浅谈陈独秀五四时期的历史功绩
略论陈独秀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五四”前陈独秀哲学思想初探
辛亥革命前后陈独秀政治思想嬗变的轨迹
马林与陈独秀的关系述略
关于陈独秀一篇文章写作时间的订正
谈谈《陈独秀著作选》
再评陈独秀的《论国民政府之北伐》
“不谈政治的悖论(1914—1919)”——对陈独秀
“五四”政治心态的求解
靳树鹏 李岳山
张静芳
吕永锋
徐寿光
朱文华
董根明
朱 洪
王 才
陆文培
教军章
吴孝马
荆忠湘
林修敏
朱 正
郭盈宏
张宝明
新文学史料1994年1期
辽宁大学学报1994年2期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3期
学术界1994年3期
学术月刊1994年3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4年4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4年4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4年4期
学术界1994年4期
求是学刊1994年5期
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5期
东岳论丛1994年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4年9期
学术月刊1994年12期
安徽史学1995年1期
学术界1995年2期
论1927年以后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
论陈独秀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形成
陈独秀社会历史观述评
试论陈独秀评判孔子之道的历史作用——兼与
林毓生“陈独秀全盘反孔说”商榷
徐光寿
张敬让
建 一
刘长林
学术界1995年2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5年2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5年2期
孔子研究1995年2期
第三次陈独秀学术研讨会综述
五四前陈独秀伦理思想述评
论陈独秀的早期爱国主义思想
陈独秀对中东路事件之认识与中共党内托派问
唐宝林
教军章等
荆忠湘
王玉祥
党史研究资料1995年2期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3期
齐鲁学刊1995年3期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3期
陈独秀的宗教观
陈独秀晚年政治思想的形成与评价
艾 以
阿明布和
河北学刊1995年3期
内蒙古师大学报1995年3期
浅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形成的原因
论陈独秀真理观
陈独秀在国共合作形式上的烦恼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的文化观
也来重新审视陈独秀与杜亚泉的论争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中的领导权思想辨析
重评抗日战争时期陈独秀的政见
陈独秀人性观述评
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地位”思想
试论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中的惟民主义
试析陈独秀早期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思想
演变
杨昌君
朱 洪
孟庆春
教军章
朱文华
蔡文杰
郭绪印
刘长林
文培森
李 军
翟作君 东方潮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3期
学术界1995年4期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4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5年5期
近代史研究1995年5期
南开学报1995年6期
学术月刊1995年8期
安徽史学1996年1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1期
新疆大学学报1996年1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年1期
漫谈陈独秀早期古体诗哲理
关于陈独秀晚年与托派论争的几个文件
妥协还是斗争——评陈独秀《给蒋介石的一封
信》
朱 洪
唐宝林选编整理
叶昌友
安徽史学1996年1期
档案与史学1996年2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6年2期
陈独秀“民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原则
陈独秀在建党之前和建党初期对军事问题的认
孙飞行
陈立旭
南昌大学学报1996年2期
江淮论坛1996年2期
陈独秀早期关于“伦理觉悟是最后之觉悟”的思
想评析
高延勇党史资料与研究1996年2期
陈独秀早期法律思想的研究
陈独秀抗战思想略评
陈独秀的个性、家长制及其形成原因
陈独秀晚年与托派的论战
试论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中的新的伦理价值观
“五四”前陈独秀对文化问题的体系建构
对《毛泽东与陈独秀》一文若干问题的订正
论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转变的典型意义
陈独秀与五四时期的文化选择
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失误
要历史地评价陈独秀——纪念五四运动77周
侯 欣
陈九如
朱 洪
唐宝林
李 军
教军章
杨荣华
齐卫平
李孝曾
邱守娟
吴家林 荣国章
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2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6年2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6年2期
档案与史学1996年2期
新疆大学学报1996年2期
求是学刊1996年3期
安徽史学1996年3期
江淮论坛1996年3期
东岳论丛1996年3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年3期
北京党史研究1996年3期
重评陈独秀与杜亚泉的东西文化论战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初期战略策略方针的制定
陈独秀在大革命前后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政治观点
陈独秀教育思想三题
陈独秀教育思想论析
关于陈独秀实行家长制统治问题的质疑
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的展望
陈独秀的人生哲学
“二次革命论”的由来及评析
论一战时期陈独秀对阶级定位的先导性探索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的发展方向
陈独秀的国民革命思想评述
论陈独秀早期思想的三个转变
陈独秀晚年政治思想述评
陈独秀被开除党籍原因新探
略论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的局限性
论陈独秀对社会民主主义的批判
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共性与个性研
究——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早期传播马克思
陈秀萍
杨荣华
张敬让
雷科娃
龚 政
戚谢美
张巨浩 林小兵
徐光寿
周德丰
顾丽梅
刘曾和
朱孝梅
东方溯
叶昌友
张敬让
金怡顺
宛小平
郭丽君
易国喜
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3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年4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6年4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6年4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6年4期
杭州大学学报1996年4期
学术交流1996年5期
江汉论坛1996年5期
天津师大学报1997年1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年2期
安徽史学1997年3期
辽宁大学学报1997年3期
安徽史学1997年3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7年4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7年4期
北方论丛1997年4期
安徽史学1997年4期
北方论丛1997年5期
山东社会科学1997年5期
主义之比较  
试论陈独秀的北伐观
全国第四届陈独秀学术研讨会述评
陈独秀与鲍罗廷
陈独秀“改造国民性”的主张是正确的
“陈独秀与中国文化近代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关于《陈独秀的两首诗》的新证
近十年有关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研究
陈独秀经济思想之轮廓
试评陈独秀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观
陈独秀拒绝了朱德的入党申请吗?
陈独秀的抗战主张述评
陈独秀科学观述评
陈独秀教育思想初探
诬陷陈独秀为汉奸问题的深究
五四时期陈独秀反孔思想评议
对晚年陈独秀研究方法论评
再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陈独秀与东西方文化论战
陈独秀和广州起义
陈独秀的五次被捕及营救——兼论陈独秀的功
苗体君
唐宝林
郑超麟
郭绪印
朱晓凯
唐宝林
代义教
方小教
张婷妹
张同乐
沈建中
史远香
孙 超
陆文培等
王观泉
宾长初
阿明布和
柯有华
朱 洪
史淇生
徐承伦
人文杂志1997年5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7年9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7年10期
探索与争鸣1997年12期
安徽史学1998年1期
安徽史学1998年1期
安徽史学1998年1期
安徽史学1998年1期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年1期
史学月刊1998年2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2期
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2期
安徽史学1998年2期
安徽史学1998年2期
安徽史学1998年2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3期
内蒙古师大学报1998年3期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3期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年3期
安徽史学1998年3期
深圳大学学报1998年3期
陈独秀的国势调查与新文化运动
建党前后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
90年代陈独秀研究的新进展
陈独秀妇女解放思想初探
陈独秀社会经济思想初探
试析陈独秀在二七惨案前后的思想变异
重评中共四大前陈独秀的阶级分析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反孔教的两难取向探讨
《安徽俗话报》和陈独秀的戏曲改革思想
1926:国民革命中的陈独秀
九十年代以来陈独秀研究述评
陈独秀是终生“非孔”派
“革命”:陈独秀教育思想的核心
五四时期陈独秀对青年一代思想引导
五四前后陈独秀的宗教观述评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兼谈陈独秀的“右倾”问
王观泉
于凤政
赵国衷
程翠平
叶 庆
贾立臣
蔡文杰
龙小立
周 惠
何文辉
徐继良 邱远猷
吕明灼
操国胜
胡赛莹 孙 霞
陈辉宗
杨奎松
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3期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3期
安庆师院学报1998年4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4期
安徽史学1998年4期
安徽史学1998年4期
安徽史学1998年4期
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4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年5期
教学与研究1998年5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1期
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23期
安徽史学1999年2期
安徽史学1999年2期
东南学术1999年2期
近代史研究1999年2期
陈独秀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认识的正确性新探
“三二○”事件对蒋妥协、退让政策不应由陈独
秀负责——与《中山舰外传》作者商榷
苗体君
张 同
安徽史学1999年2期
天津党史1999年3期
共产国际与国民革命时期的陈独秀
再论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早期思想与法兰西文明
陈独秀经济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谈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妇女解放观
陈独秀与五四时期的民主和科学
鲁迅与陈独秀“国民性”思想之比较
访陈独秀江津故居拾闻
《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一书中两点史实的订正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高建国
沈 寂
韦 莹
方小教
吉晓华
刘际钢
方小教
欧远方
林修敏
唐宝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
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3期
清华大学学报1999年3期
江汉论坛1999年3期
安徽史学1999年3期
安徽史学1999年4期
安徽史学1999年4期
*传记文学1999年74卷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9年8期
教学与研究1999年8期
陈独秀社会史观述要
以科学代宗教——陈独秀、郭沫若、瞿秋白的佛
教文化观透视
朱 洪
哈迎飞
教学与研究1999年11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1期
对陈独秀两封信的评价
陈独秀、毛泽东五四观之比较
陈独秀父子关系初探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革命转变问题的探索
关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质疑
陈独秀与中国近代教育
陈独秀早期的经济思想
陈独秀研究二题
国民性:沉郁的世纪关怀——从梁启超、陈独
秀、鲁迅的思想个案出发
张国艳 林修敏
谢从高
王 东
张志梅 陆文培
苗体君
文 君
朱俊瑞
王观泉
张宝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年1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1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年1期
安徽史学2000年2期
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2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2期
安徽史学2000年2期
安徽史学2000年2期
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2期
试论陈独秀对民族抗战的理论思考
针砭国民 惊醒国魂——五四时期陈独秀对中
国社会病症的透视
翟清华
侯艳华 潘正祥
安徽史学2000年2期
安徽史学2000年3期
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早期心路历程
张允熠 郝良华安徽史学2000年4期
陈独秀五四时期文学观念的正、反、合
陈独秀1923—1925年政治思想曲折发展的轨
杨小青 伍世昭
肖贵清
暨南学报2000年4期
河北学刊2000年6期
建党初期陈独秀等捍卫中共独立性的斗争
陈独秀与中东路事件各方动态分析
陈独秀:无比惆怅地离开了人世
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陈独秀(1879—
1942)
唐宝林
崔 萍
文 同主编
李维民主编
党史研究资料2000年9期
历史教学2000年11期
人类档案——中外名人之死第294页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8页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毛泽东与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
论陈独秀早期的民主思想
何平立
范济国
陈 微
马洪武等编写
沈 寂
中国近代名记者第82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196页
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第122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98页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
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1507
陈独秀先生评传
陈独秀(1879—1942)
陈独秀
王森然
廖盖隆等主编
肖 黎等主编
近代名家评传(初集)第244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546页
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男人第490页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