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五四”前后的两次思想转变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关于陈独秀的一则重要史实辨正 再论五四前期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论陈独秀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陈独秀主张“全盘西化”辨析 陈独秀早期建党思想探索 陈独秀和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分歧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探源 陈独秀爱国思想述评 建党时期陈独秀研究述评 1923—1925年陈独秀的思想变化探微 陈独秀没出席“中共一大”的原因 超越个人主义——五四时期陈独秀伦理观演变 述评 | 蒋贤斌 王光远 王学勤 朱寒冬 魏知信 宋仲福 施昌旺等 桂新秋 罗玉明等 柯有华 任建树 肖贵清 王其彦 陈辛儿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2期 北京档案史料1991年2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3期 安徽史学1991年3期 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3期 西北师大学报1991年3期 安徽史学1991年3期 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3期 安徽史学1991年3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3期 文史哲1991年3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4期 齐鲁学刊1991年4期 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6期 |
重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中共党史人物传不能没有陈独秀 试论陈独秀对北伐的态度问题 陈独秀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探索的功过 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发展轨迹述评 陈独秀的“国民革命”前途观——兼论陈独秀的 “二次革命论”问题 | 郭绪印 胡绳玉 胡庆云 杨荣华 徐黎铃 文培森 | 学术月刊1991年7期 学术月刊1991年11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11期 安徽党史研究1992年1期 史学月刊1992年1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1期 |
评20年代末陈独秀与中共中央的争论 也谈陈独秀认识李大钊的时间 关于识别陈独秀笔名的几点意见——兼答吴稚 甫同志 | 任建树 朱文通 任建树 | 近代中国1992年2辑 近代史研究1992年2期 民国档案1992年2期 |
陈独秀和建党时期的工人运动 辛亥革命前的陈独秀 陈独秀与黄远生:《文学革命论》来源考 陈独秀的“国民革命”观 论“五四”时期陈、胡合作的思想基础 评“西湖会议”前中共和陈独秀对国共“党内合 作”形式的态度 | 高 军 沈 寂 沈永宝 东方朔 欧阳哲生 韦祖松 | 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2期 学术界1992年3期 复旦学报1992年3期 齐鲁学刊1992年3期 安徽史学1992年4期 安徽党史研究1992年4期 |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三个来源 陈独秀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评析 陈独秀对西安事变的喜怒哀乐析 陈独秀留学问题再考 党内合作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略论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形成的原因 评《陈独秀评传》 理论的分析与思想的力量——李大钊陈独秀接 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若干思想倾向之比较 | 王献玲 张洪波 张为波 沈 寂 阎树恒 段治文 钟学敏 地 诗 李 帆 | 北京党史研究1992年4期 孔子研究1992年4期 档案史料与研究1992年4期 安徽史学1992年4期 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4期 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5期 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5期 吉林大学学报1992年5期 |
毛泽东与陈独秀 远东民族大会之前陈独秀对中国革命两步走的 认识 | 徐光寿 张治安 | 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6期 |
重评大革命时期陈独秀要求退出国民党问题 第二届陈独秀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独秀与党的早期组织建设 关于捕捉陈独秀的捕房及地点的订正 论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发起人的主观条件 评陈独秀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 评陈独秀的婚姻家庭观 陈独秀、青年毛泽东文化政治思想之比较 | 苏开华 唐宝林 苏开华 葛庆丰 王福涛 唐志勇 陆文陪 徐光寿 朱寒冬 | 争鸣1992年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7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12期 上海党史研究1993年1期 山东师大学报1993年1期 西北师大学报1993年1期 安徽史学1993年1期 安徽史学1993年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