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向璿
释义 向璿(1682—1731)清学者。字荆山,号惕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早年从学于王守仁之族裔王行九,接受良知之学。后读到薛瑄和高攀龙等人之书,“渐觉良知之说未当”,认为“居敬、穷理”,“确不可易”,转而服膺程、朱理学,认为“为学大纲,不外居敬、穷理、力行三者”,而以“居敬”为本,贯乎知行二者之中。“穷理而不以敬,则知必不精,力行而不以敬,则行必不笃”(唐鉴《国朝学案小识》)。其学力图调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矛盾。在理气问题上,把“理”看作超越时空的绝对,认为:“凡物皆有终始,只理无终始;凡物皆有边际,只理无边际;凡物皆有待,只理无对待。”(同上)主张理与气不相离,“说个理,便在气上见得,理与气离不得”(同上)。又认为“心与理,本不相离”(同上),主张心与理合一。“心得其正,即天理也。不可道心即是理,亦不可道心外别有个理”(同上)。在心性问题上,坚持“性即理”的观点,肯定人性二元论,但又提出“性主乎心”,认为“说个性,便在心上见得,性与心离不得”(同上)。有《四书记疑》、《志学录》、《志学后录》。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0: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