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陈廉贞 |
释义 | 陈廉贞(1910—1992)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籍江宁(今江苏南京)。原名盛联,小名阿弟,化名田持、陈铿、陈尚廉等。陈惠声长子。先后就读于慎修刺绣女校、钱业小学、树德小学,考取桃坞中学,任学生会执行委员,与钱锺书、姚凤生为同学。1925 年秋经张闻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苏州特别支部委员,参加国民革命,后转为共产党员。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历任共青团苏州特别支部书记、苏州市(县)委书记。举办工人夜校,编印《火花》《苏州青工》等刊物。八七会议后,任党团行动委员会书记,组织暴动流产。次年初被捕,1931 年出狱后,失去组织联系。1935 年任《早报》编辑,次年与谢宗鼎编印刊物《铁轮》,宣传抗日救国,被勒令停刊,又两度被捕。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苏州抗敌后援会,次年初在《时事类编特刊》发表《从第一到第二阶段的抗战形势》《崛起在苏州西乡的江浙区抗日义勇军》等文。后任湖南《国民日报》总编,转任《贵州日报》三版主编兼写社论,《扫荡报》记者兼副刊编辑,介绍瞿秋白著作,编纂《吴梅全集》,所撰《磁性战术之诠释》获誉。1945 年抗战胜利后,回南京改任《和平日报》编辑。1948年在苏州草桥中学任教,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光明报》主编,迎接苏州解放。后任职工子弟学校、苏州市立第二中学校长。曾任苏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市政协委员,民盟苏州市副主任委员、民盟江苏省委员等。深研词学、曲学。1957 年在《光明日报》副刊《文学遗产》发表《读吴梦窗词》一文,开全国报刊梦窗词专论的先声。曾参编《汉语大词典》,与黄操良合著《抗战中的中国民族问题》。另著有《抗战进入第二阶段》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