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司马遹 |
释义 | 司马遹即“愍怀太子”。司马遹 278—300即愍怀太子。字熙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晋惠帝长子。母亲为惠帝之妃才人谢氏。自幼聪明,五岁时,宫中夜里失火,武帝登楼眺望,他扯着帝衣到暗处,说:“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武帝大感惊奇,感叹道:“此儿当兴我家。”(《晋书·愍怀太子传》)惠帝为太子时,因痴呆,一些大臣建议废之,另立太子,武帝自恃皇太孙司马遹聪明,终未行废立。惠帝即位,以遹为太子,选德高望重的何劭、王戎、杨济、裴楷、张华、和峤等为师傅,加以训导。时贾后专权,贾氏家族把持朝政,太子性情刚烈,不肯屈服,且在给自己选妃问题上受到贾家干预,因而颇有怨言。贾后虑及太子非己所生,将来一旦继位,不利于贾氏家族,遂谋废太子。元康九年(299),贾氏派婢女用酒将太子灌醉,再让他在迷迷糊糊中抄写一篇冒犯皇上的文章。然后以此诬陷他图谋不轨,让惠帝下诏赐死。经张华、裴頠等谏争,虽暂时免于一死,但被废为庶人,迁居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太子被废,朝野为之愤愤不平。赵王司马伦等乘机谋废贾后,贾后欲绝朝野对太子复位的期望,于永康元年(300)三月,将太子杀害,从而引起朝中更大的纷争,国家大乱。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