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司马炎 |
释义 | 司马炎即“晋武帝”。司马炎 236—290即晋武帝。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魏大将军司马昭长子。魏嘉平中封北平亭侯,官累迁至中护军、中抚军,后改封新昌乡侯。咸熙二年(265),继司马昭为相国、晋王。不久代魏称帝。咸宁六年(280)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时,保护世家大族利益,继续推行九品中正制,让世族垄断朝政,放任他们奢侈争豪。推行占田制,以增加国家赋税、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并规定官吏依官品高低占田、荫庇亲族和占有佃客、衣食客,不纳赋税。分封宗室、功臣,确定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封,同姓诸王握有封地的军政大权。吴平,去州郡武备,但诸王可拥兵自重,成为八王之乱的祸源。生活荒淫,贪钱爱财,宠幸后党,贾充、杨骏之流先后当权,功臣勋旧不得专任。明知太子不惠,不堪重任,犹不肯废之另立,致后来暗主在上,奸佞之徒争权不息,宫闱政变相继而生。太熙元年(290)病死,终年55岁,在位26年。司马炎称帝初期,全国尚未统一,天下不太平,尚能力精图治,平吴后,则认为海内清晏,不会再兴干戈,遂怠于政术,沉于游乐。导致了他身死不久,国家就重新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唐太宗总结了晋武帝导致国家混乱的教训:不能居安思危,“见土地之广,谓万叶而无虞;睹天下之安,谓千年而永治”。任用非人,“委寄失才”,“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杨骏豺狼,苞祸心以专辅”。分封宗室,反使“藩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栋梁回忠而起伪,拥众各举其威(《晋书·武帝纪论》)。”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