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司马懿伐王凌 |
释义 | 司马懿伐王凌司马懿除掉曹爽集团后,曹魏政权实际上已经落到司马氏手中。但是,曹爽集团的垮台,不等于司马氏与曹氏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无论在中央,还是在地方,都有一些曹魏政权的支持者,他们拼死反抗司马氏集团。 魏嘉平元年(249),太尉王凌与他的外甥兖州(今河南滑县东)刺史令狐愚密谋,认为魏帝曹芳年幼,受强臣挟制,不堪为主,准备在许昌迎立楚王彪,以振兴曹氏。同年九月,令狐愚派张式至白马(治所今河南滑县)与曹彪通消息。十一月,令狐愚再次派张式到白马,张式未还,令狐愚病死。 嘉平三年(251)春,吴国在境内拦截涂水为塘,以防魏兵南下。王凌想以讨伐吴军为借口发兵,但很快被朝廷制止。王凌就派将军杨弘向兖州刺史黄华通报,准备迎立曹彪为帝之事。不料,黄华与杨弘联名将此事报告给太傅司马懿。司马懿带领中军由水道讨伐王凌,王凌自知势穷力孤,就乘船单出迎接司马懿,送上印绶、节钺请罪。在解赴京都的路上,王凌自知罪重不能幸免,行至项(今河南项城),饮药而死。张式等都自首,司马懿穷治其罪,相连者皆夷三族,曹彪赐死,并将魏诸王公幽禁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令人监守之。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