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释义

Chī

现行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有分布。《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 亦俱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考略》 注云: “《路史》: ‘苏氏之子封于郗,为郗氏。’ 望出高平。《黄长濬法帖刊误》: ‘晋郗姓,自太尉鉴以后,遂为江右名宗。 读如尚书𫅚肃之‘𫅚’; 世人俗书 ‘郗’ 讹作 ‘郄’, 呼为郄诜之‘郄’,此大谬也。郄诜,晋大夫郤縠之后; 郗鉴为汉御史大夫郗虑之后,姓源既异,音读自分。(按: 郗、郄本二字。《说文》: ‘郗,周邑。在河内。’ 即 《左传》 ‘王与郑苏忿生之田’, 温原𫅚樊之 ‘𫅚’。 春秋晋文公时有𫅚虎, 《战国策》 有𫅚疵。 当皆𫅚氏所出。‘郄’ 为 ‘郤’ 之别体。 《玉篇》: ‘郤’, 俗从 ‘𠫤’。《说文》: ‘郤’,‘晋大夫叔虎邑。’ 《隶书汉学师宋恩题名》 ‘师郗进’, 偏旁从 ‘𠯌’ 与 ‘𠫤’ 相似。 俗遂变作 ‘郄’。致与郗字相混,史炤《释文》,郄虑之‘郄’ 音 ‘绮戟反’; 至晋元帝时郄鉴,乃音 ‘丑之反’,与黄氏之说不同。《大涅盘经音义引声类》: ‘郤乡在河内。’ 桂馥 《说文义证》 引作 ‘郄’。转与 《说文》 ‘郗’ 字注合。则其时郗、郄二字已混可知。后人编书,更多出入。据 《史姓韵编》、《万姓统谱》、《尚友录》二姓虽并见,所收互异。《韵编》 凡重要人物,均列陌韵郄姓; 《万姓统谱》、《尚友录》适与相反; 《氏族典》 两姓复见。靡所适从。两姓人物,亦无从一一考订分辨。因郄系俗体,未便列入郤姓。故并附入郗姓内,幸阅者以意鉴别之。”)
“郗”,今多音xī。
汉代有郗虑,高平人,御史大夫; 唐代有郗纯,兖州人,中书舍人。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景县、乐亭、辛集,山东之鱼台、昌乐、平邑、龙口、东平,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云:“音 ‘𫅚’,己姓。青阳氏之后 (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元和姓纂》 作 ‘高阳氏之后’),苏忿生(按: 《中国姓氏大全》 引作 ‘苏岔生’,误。) 支子封郗邑,因氏焉。”此以邑为氏。苏忿生为周武王之司寇。郗, 周邑; 一作“𫅚”, 又音chī, 地在今河南沁阳西南。
又,黄思伯 《法帖刊误》: “郗氏,自太尉鉴后,为江右名族。 其姓读如‘𫅚绣’ 之 ‘𫅚’, 而世人以俗 ‘郗’ 作 ‘郄’,因读为 ‘郤诜’ 之 ‘郤’。非也。郤诜乃春秋晋大夫郤縠之后; 郗鉴乃汉大夫郗虑之后。姓源既异,音读迥殊,后世因俗书相乱,郗、郤二姓遂不复辨。”
晋代有郗超; 唐代有郗士美; 明代有郗夔。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