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邹秉文 | ||||||
释义 | 邹秉文1893,一作1891—1985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生于广州。 邹秉文1893—1985农学家、农业教育家。原名应菘,原籍江苏吴县,在广州出生。1908年十五岁时在北京读书。1910年以优异成绩为清华留美官费生赴美留学。1915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毕业后继续在该校研究院攻读植物病理学。当时还与任鸿隽、杨杏佛、茅以升等组织中国科学社,编印《科学》月刊,宣传先进科学与技术。1916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金陵大学、东南大学教授与农科主任等职,一贯主张农业科学与教育必须与生产实际和实践相结合。1943—1944年间经其联系奔走,先后选派二百多名学生赴美专攻农业。1945年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写《中国农业建设方案》,但因国民党发动内战,未予采纳,乃于1947年赴美组织以农产品国际贸易为主的“和昌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中国棉业生产,曾带病到密西西比州产棉区,广泛动员当地华侨一同驾车到各私人农场收购四百九十六吨岱字棉良种赶在美国对中国实行禁运前运回中国,并于次年清明节前安抵青岛,未误农时。这对1950年与1951年中国棉花产量增长百分之五十左右起了重要作用。1950—1951年他的家属九人离美返国。1956年在周恩来关怀下,在冀朝鼎安排下,他和夫人也离美绕道欧洲回到祖国,担任中央农业部和高教部顾问,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一直积极从事农业建设工作。 邹秉文
邹秉文
邹秉文(1893—1985)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应崧。邹嘉来侄,邹树文堂弟。清宣统二年(1910年)入美国纽约柯克中学,转入威里斯顿中学。1912 年毕业,补取为留美官费生,于康奈尔大学学机械工程,改学农科,专修植物病理学,1915 年获农学学士学位。参与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1916 年回国后任金陵大学农林科教授。1917 年转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农业专修科首任主任,该校更名东南大学后仍任农科主任,率先成立棉作改良推广委员会。1927 年改任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出任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1928 年任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1931—1947 年任上海商业银行副总经理。1942 年当选中国农学会理事长。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筹备委员会副主席、首任中方执行委员,国民党政府农业部高等顾问兼驻美国代表及中美农业合作团中方团长等,美国密歇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号。1948 年起改任美国纽约和昌公司董事长。1956 年回国,为九三学社成员、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高等教育部顾问。著有《中国农业教育问题》。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