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趙(赵)Zhào现行常见姓氏。为我国最大姓氏之一,分布很广,几遍全国各地,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江西之金溪,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藏、苗、瑶、彝、鲜、佤、高山、仡佬、布依、傈僳、纳西、景颇、阿昌、哈尼、锡伯、东乡、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赢姓,与秦国同祖。少皡之后皆祖皋陶。皋陶十世曰蜚廉。蜚廉二子,一曰恶来。恶来之后为秦; 二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得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为周穆王御。穆王赐以赵城,为赵氏。世居天水,其赵宗散处者皆以国为氏。居涿郡者,后有天下。”故赵城在今山西赵城县西南。望出天水、南阳、金城、下邳、颍川。 ❷ 《姓氏考略》 据 《汉书》 注云: “汉有赵安稽,匈奴人。”安稽,成帝时人,封昌武侯,此赵则出自匈奴族。 ❸又据 《旧唐书》 云:“唐有赵曳夫,南蛮人。”则此赵出自唐代南方少数民族。 ❹又据 《五代史》 称: “赵国珍, 柯蛮酋之裔。” 国珍,唐代宗时官工部尚书。牂柯,或作 “牂牁”,音zāngkē,汉置郡,故地在贵州德江县西。此赵则出牂牁一带少数民族。 ❺或为刘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氏》 载: “五代赵延寿本姓刘,为赵德钧养子,冒姓赵氏。” ❻又,其《总论·赐姓》 又载: “赵氏,宋国姓 (故当赐姓别氏): 西夏李继棒赐姓名赵保忠、李继迁赐姓名赵保吉; 神宗时州团练使穆辰,赐姓名赵思忠; 河湟羌隆赞出降,赐姓名赵怀德; 西番巴沁凡卜内附,赐姓赵氏; 赵良嗣本燕人马植,易姓李,微宗赐姓赵氏; 宇文虚中谋劫二帝归宋,不克而死,开禧中赐其后姓赵氏。”则此或出自古羌族之党项人; 或出自古之河湟羌; 或出自古土蕃族; 或出自古鲜卑族; 或为马姓所改; 或为穆姓所改,或为李姓所改,或为宇文氏所改。 ❼ 《续通志·氏族略》 又称:“元协楚尔,永古特氏,幼鞠于外祖兆斋家,人言伪为赵家。因姓赵氏; 又,赵良弼,女真人,本姓兆斋氏,伪 ‘兆’ 为 ‘赵’,遂以赵为氏。”又,“明赐元人巴图姓名赵忠美。” 则此赵或出自蒙古族,或出自女真族。 ❽今佤族之赵姓,由佤姓“赛琐”所改。 ❾今景颇族之赵姓,由 “准瓦” 氏所改; ❿今阿昌族之赵氏,则出自 “喇父” 氏。(11)今锡伯族之赵氏,由觉罗氏所改,速读“觉罗”二字取近似之音,谐以汉姓“赵”而得。(12)今回族之赵姓,始自元朝: “元赛典赤·赡思丁之后伯颜之裔。伯颜在元朝官至荣禄大夫、中书省平章政事,是元宪宗宠信的人物。元灭宋后,搜查皇室赵姓极严。姓赵的害怕杀头,便改了姓。宪宗发觉后,为了纠正此事,把当时执政的伯颜赐姓为赵,以示放松查禁,回族之赵姓即由此姓。”注 ❽——(12)见《中国人的姓名》。(13)哈尼族之赵姓,据《哈尼族简史》 称: “天启 《滇志·临安府·土司官志》:各长官司,俱本土罗罗和泥人,原无姓名,各从族汇之本治定名,或随世递承其父名之末字,更接一字相呼。弘治初,知府陈晟,以 《百家姓》首二句,司分一姓,加于各名之上,惟纳楼东受。” |